【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讨论】陈义红:将高质量就业内化为共同价值追求

时间:2020-05-25 11:46

毕业就业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就业质量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对于就业工作来说,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就是要把就业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高质量就业内化为共同价值追求,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以就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环节。能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毕业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要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战略中进行考察和思考,进一步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让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加强对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跟踪研究,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通过就业质量调查、用人单位调研、毕业校友访谈等方式持续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特点、职业发展进行调研,准确把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以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为基础,构建学科专业和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前瞻部署和灵活调整,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和实践创新体系的改革,实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从而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以就业教育助提人才培养质量。高质量就业得益于高水平教育。就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要突出价值引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学校各类育人活动和就业指导活动中有意识加强学生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勇于迎接挑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就业教育培养职业人才的价值目标和学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要优化实践体系,进一步完善实践学分管理,推动就业实习与专业实习的互认;积极与产业、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扩大教学实习、挂职锻炼和就业实习基地规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要加强生涯教育,不能把就业教育当作毕业季的“临门一脚”,应建立全周期、全覆盖、分层化、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根据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间不同时间节点的需求,通过课程教学、讲座报告、团体辅导等形式提供职业性质与发展、职业兴趣测定、求职技巧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转变观念、提升求职能力。

以就业协同汇聚人才培养合力。就业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育人是全体教职工的职责使命。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需要全校教职工的全身心投入。要健全校院两级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办学目标,聚焦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着眼学科、专业特色,充分利用专家教授、各级领导干部、校友资源拓宽国防军工、知名科研院所、数字经济、国际组织等战略领域、新兴产业、特色行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到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就业创造条件。一线教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要把生涯规划、就业引导融入课堂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利用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学术攻坚、科研合作等机会,积极推荐学生实习就业,确保导师的科研做到哪里,学生的就业就延伸到哪里,切实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每位教职工要利用学术交流、讲学讲座、出差考察等各种机会,看望自己的学生或当地的校友,持续关心关注支持校友的成长和发展。

(陈义红,湖南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

来源:宣传部

责任编辑:蒋鼎邦

图说湖大
  • 【组图】你好,老图书馆!
  • 【组图】“乐”动湖大!
  • 【组图】你好,一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