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工院:从一个课题组到全部保送名校

时间:2020-06-29 11:23

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有这样一个本科团队:四个人中,一人保研至北京大学,一人保研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人保研至南开大学,一人保研至湖南大学。本科期间,他们勤奋学习、热心科研,大二受学院浓厚科研氛围的影响和老师同学们的带动,组队报名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SIT)。

秦钒治(左上)彭一娇(右上)

宋歌(左下)方清萱(右下)

2018年春,四人在环工院张辰老师和曾光明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生物炭负载铁氧体纳米复合材料可控制备及其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养殖废水中典型抗生素的行为机理”研究,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Degradation of sulfamethazine by biochar-supported bimetallic oxide/persulfate system in natural water: Performance and reaction mechanism”发表于SCI双一区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近五年IF:7.336),并成功申请了两项国家专利。

勤勉奋进、开拓创新

四人中,作为小组组长的秦钒治是湖南大学2018年度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湖南大学第十四届“芙蓉学子”优秀大学生“芙蓉学子·自强不息奖”的获得者,曾连续3年获国家奖学金,荣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20届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湖南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自入学以来,秦钒治努力学习,一直保持着年级第一,所有核心科目成绩均不低于95分。出身贫寒家庭的他,除了勤勉于自己的学业外,还积极发挥了环境院年级班级学风榜样,担任了几乎所有核心课课代表,受到了同学们一致好评。

因为勤勉奋进、开拓创新,秦钒治的小组导师张辰,让他加入了“生物炭持久性自由基诱导产生ROS修复抗生素污染湖泊表层沉积物的行为机理研究”的课题项目,并让他在课题中担任本科生总负责。“他对科研有一种执着,做实验也都一直充满干劲,求知若渴,且不局限在环境领域”,张辰如是说。

秦钒治。

对于放弃清华直博、留在湖大读研的选择,秦钒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湖大的教育培养了我的心,环院的温情塑造了我的灵魂,我爱这片土地,也深爱这个充满着家味道的地方。”在他看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湖大就有滋养他成长的最好养料,他想在这个地方做出属于他的成果,把湖大大家庭建设的更加美好。

科研之路,同舟共济

从同窗,到科研项目的伙伴,四位成员相聚即相知。面对各类材料准备过程中的细节,面对实验设计和操作中遇到的难题,面对论文撰写和修改过程中的困难,他们四个人逐渐成为了彼此的左膀右臂。“其实大家待在一起久了,齐心协力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宋歌这样说道。

四年中,他们从未停止对未知的渴望和对科研的探索,彼此的鼓励、信任和陪伴成为了他们坚持下来最大的动力。彭一娇同学分享说:“四个人,一起在绿色空间讨论实验思路和工作计划,踩着门禁的时间点回到宿舍;一起在环境馆西301完成一批批实验,就着夜晚的路灯光走过麓山南路;一起为互联网+比赛写材料,真实体验一人一杯茶对坐到深夜……”

“在那段时间里,我开始了在科研道路上的初次探索,也结识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到了宝贵的友谊。”方清萱同学说。除了一起做实验、讨论课题、分享思路外,他们还常常一起约饭、一起探店、一起玩耍,分享彼此生活的乐趣,分担彼此的焦虑和悲伤,互相展示着最真实的自己。

未来可期,无畏彷徨

所有的前行都要饱尝迷茫彷徨,甚至失败的滋味,但坚持下来终会有不错的收获。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了信心与勇气。

彭一娇对未来寄语道:“世界奇妙,前路尚远,坚持和努力将长伴我行。”

宋歌说道:“希望在未来,可以主动把握住更多的机会,求真求确,必邃必专。”

方清萱畅言道:“希望自己能继续学习,不断进步,在以后的科研学习中做出一点让自己骄傲的小成果来。”

秦钒治,他早已在科研学习方面给自己定下了新目标:自主设计环境领域纳米材料的研究方案、发表SCI论文、申请多项国家专利,争取做出更多优质的科研成果,在更高的平台勤奋、努力,学习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巧。他想在创新笃行的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不断开拓、不停探索,将创新融入自己科研求知路的每一个部分。

越努力越幸运,他们四人用自己的努力与合作收获到了科研的成果和团队合作的乐趣,相信怀揣着科研梦想的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会不断进取,在这条逐梦之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环工院

责任编辑:林青

图说湖大
  • 【组图】你好,老图书馆!
  • 【组图】“乐”动湖大!
  • 【组图】你好,一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