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长轩:我的中国记忆在岳麓书院收获共鸣!

时间:2022-12-08 10:02

『与湖大共成长』系列聚焦近年来加入湖大的青年学者,他们跨越山海,相聚麓山。在这里,他们教书育人、探索真理、传承文化......与湖大共成长。

今日,融媒体中心邀请岳麓书院梁长轩老师,讲述他来到湖大的故事,以及在麓山下的精彩生活和成长经历。

01 在书院追寻记忆收获共鸣


我是梁长轩,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助理教授。

2010年,我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专业学士学位,随后硕士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欧洲中世纪史方向。2019年,我从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专业博士毕业,同年,我决定前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从事学科研究工作职务,并融入书院成为一名老师,和湖大的师生共同成长。

我一直在海外成长求学,但是作为一名华裔,这片土地始终描摹在我的记忆里。以下的叙述由融媒体中心记者转述:

『追寻记忆』

我们家从祖父那一代就移民海外,我的父亲来自广东,母亲来自台湾,长辈的经历构成了我最早的中国记忆。

小时候,爷爷经常会向我描述他年轻时的家乡:开平波光粼粼的河水、中西合璧的碉楼和绿色的农田。偶尔,我们也会回到母亲的故乡:城市中密集的商铺、美味的小吃和节日里喧闹的人群。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听闻的、亲历的画面都构成了我童年记忆中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乡土中国,那是记忆中的本质和内核。

硕士研究期间,我在牛津大学结识了很多来自大陆的朋友。在跟随朋友们回到中国游历四方之时,童年的记忆变得更加具象,也是此时我萌生了想要回到中国发展的念头。

『收获共鸣』

博士毕业后我幸运地看到岳麓书院的招聘公告,于是开启了这段我和书院双向奔赴的旅程。

书院的人才引进制度是开放而包容的:不仅延揽海内外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学术精英,而且传承古老学府的千年学脉和传统书院的文化精神、增进不同研究方向的学术交流。

海外求学时总是会为学校悠长的历史所着迷,如今我也被书院深厚的底蕴所吸引。过去的传统、古典的礼仪,在这所千年学府中薪火相传,跨越时空的我们依旧感受着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古朴的学府静待着无数的岁月,人间的温情跨越了命运的流转,将过往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我在这里收获共鸣。

『 跨越时空的我们,

依旧感受着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02 在湖大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重新踏上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我的心中亦怀揣着期待和忐忑。然而,这座城市的灯光、湖大开放的环境、书院友善的师生消除了我的不安,坚定了我的信心。

书院的老师们都很热情地带领我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工作中的备课、讲授、研究,还是生活上的住房、医疗、饮食,老师们都非常友善地给予我建议和帮助。

与其言之同事,书院的老师们更像是朋友。大家生病时互相关心、下课后一起约饭、讨论时喝杯咖啡以及开会时前辈的一句“注意身体”,如此等等都能够让我在工作之外感受温情与敬意。

在开放而包容的环境中,我在书院也感受到了不同学术研究的思想碰撞:跟外籍老师们畅所欲言体验文化差异的魅力,跟中国学者们交流互动了解中华文化的魄力。这些对我自身的研究也有所启发和思考。

『在工作之外,

感受温情与敬意』

如果让我用一个英文单词来形容书院的学生,我会用“endearing”。我觉得书院的学生跟我之前教过的学生都不一样,这里的孩子很乖。

岳麓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让我们能够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无论是第一次参加拜师礼还是两周一次的师生学业交流,都让我体验到独特的师生交流方式。

因为我自己的中文表达还有待加强,所以我也特别能够理解学生们的困难和困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课堂的接受程度。所幸我的课外交流和学生们课上发言都能够让我们共同进步,一起跨越语言的障碍。

能够在这里做研究、教学生,是我的荣幸。工作研究中获得同事们的帮助我很感动,批改作业时看到学生们的进步我也很有成就感。对我而言,在这里工作的我和大家是一起成长、互相成就的。

『我和大家是一起成长、

互相成就的』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有团结互助的湖大师生

这里是既具人文关怀又具发展潜力的岳麓书院

我在湖大等你

与湖大共成长!

人物名片:梁长轩,本、硕、博分别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以及哥伦比亚大学, 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助理教授。

来源:融媒体中心

实习记者:黄琪 岳思源

实习编辑:易旭凤

责任编辑:周丹

图说湖大
  • 【组图】你好,老图书馆!
  • 【组图】“乐”动湖大!
  • 【组图】你好,一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