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批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时间:2020-01-07 13:21

近日,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评审结束,我校李树涛、蒋健晖、姜潮、张晓兵、徐峰、肖永明教授牵头的6个项目获批,较上年增长3项,立项经费达1.08亿。此外,我校主持的1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获批,立项经费达4979万元。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李树涛教授。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李树涛教授获批主持“多模态融合的机器人自然交互”项目。该项目主要任务是利用自然语言、手势/体势、表情/微表情等多模态数据的信息互补性,提出多模态数据自适应融合与交互意图识别方法、动态情感认知交互关系模型和类人社交模式的人机社交准则学习理论及方法,实现智能人机自然交互。研制康复陪伴、安防和教育3类多模态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平台,在医院的病人术后康复随访、养老院的老年人情感陪护、会场的安防巡逻、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以及家庭的生活陪伴5种典型应用场景实现技术验证与功能演示。

化学化工学院蒋健晖教授。

化学化工学院蒋健晖教授获批主持“新一代DNA合成技术”项目。该项目以开发DNA生物合成新技术和自动化合成仪器为科学目标,设计筛选无模板依赖DNA合成酶和可控反应活性核苷单体,建立高效率DNA生物合成反应体系,发展DNA酶法合成新技术、仪器及配套试剂,实现高保真、长片段、高通量、低成本DNA生物合成,为合成生物学提供新一代使能技术,将显著提升我国在DNA生物合成的原创能力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地位。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姜潮教授。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姜潮教授获批主持“制造企业主导的制造服务价值网融合技术与方法”项目。该项目旨在提出“互联网+”环境下核心企业主导的制造服务生命周期价值网协同理论与方法,为实现跨主体/跨流程制造服务价值链协同与生态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研发面向产品后市场的保内保外业务协同技术,基于故障诊断与质量改进的服务全生命周期闭环质量控制技术,以及基于售后配件多级管理的配件链协同技术等关键使能技术,构建制造服务数据驱动的业务挖掘模式和产品保修期内外的业务关联新模式;研发支持产品服务生命周期的制造服务云平台,支撑跨区域、跨平台、跨行业的制造业要素资源协同与共享;提出轨道交通、高端工程机械领域等复杂装备制造行业应用验证与解决方案,实现产品制造服务生命周期价值网络重构与优化。

 

化学化工学院张晓兵教授。

化学化工学院张晓兵教授获批主持“动脉粥样硬化表观遗传相关活性氧的纳米检测与应用”项目。该项目面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大需求,发展具有高灵敏、高特异、高稳定、高生物相容性的活性氧纳米探针及多目标物同时检测纳米探针,研究活性氧对蛋白质氧化修饰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开发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临床诊断的纳米检测试剂盒,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早期诊断新方法和新技术。

建筑学院徐峰教授。

建筑学院徐峰教授获批主持“赣豫鄂湘田园综合体宜居村镇综合示范”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赣豫鄂湘地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需求,研究环境友好型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技术,构建具有田园特色的宜居村镇建设模式;集成乡村绿色住宅设计建造技术,开展田园乡村住宅示范建设;集成田园社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生态及景观修复等技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构建适合赣豫鄂湘不同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宜居村镇环境治理模式。

岳麓书院肖永明教授。

岳麓书院肖永明教授获批主持“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开放共享与开发复用技术”项目。该项目将研发适用于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开发、复用、共享和创新的共性关键技术,包括基于远程监督学习的知识图谱生成和管理技术,群智驱动的文化元素遴选技术,基于区块链的文创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技术等。本项目研究构建特色文化资源本体特征数据库和知识图谱、探索群智驱动的文化创意设计模式、建立计算安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广泛互联的资源-创意-产品共享运营平台,加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使科技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引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主要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组织产学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指导下,科学技术研究院以学校“双一流”目标建设为导向,加强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建设”,启动“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加大项目申报组织策划力度,并在申报各环节做好跟踪服务等,营造积极申报氛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来源:宣传部

责任编辑:蒋鼎邦

图说湖大
  • 【组图】2024年研究生师生篮球联赛、啦啦操比赛举行
  • 【组图】湖南大学2024级新生报到
  • 【组图】毕业快乐,前“图”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