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整版报道湖南大学丨邓卫、段献忠:春风化雨,矢志一流 以优秀历史文化育时代新人

时间:2020-09-23 08:38

9月23日,《光明日报》第7版光明视野,以《牢记总书记嘱托,湖南大学师生们这样说——弘扬传统文化,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题整版聚焦湖南大学。校党委书记邓卫、校长段献忠发表署名文章《春风化雨,矢志一流 以优秀历史文化育时代新人》。

编者按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岳麓山脚下、湖南大学校园内,是一所创建于北宋年间的千年学府。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流,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总书记的嘱托,为湖南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立德树人,时刻在心。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再一次对“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予以强调。结合总书记湖南考察指示和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光明智库邀请湖南大学师生代表围绕以文化资源教书育人、“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等主题畅谈感受与心得,并请校领导介绍学校对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认识与安排。

春风化雨,矢志一流 以优秀历史文化育时代新人

邓卫 段献忠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大学,考察调研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移动”思政课做法给予肯定,对学校传承弘扬岳麓书院优秀历史文化寄予厚望,对同学们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接过时代事业接力棒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这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深远。

全校上下倍感温暖、无比振奋,师生员工牢记嘱托、奋发作为。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学校当前头等大事和长期任务。我们定会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转化为“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动力,全面落实到创建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各项工作中,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千年学府传承弘扬“成就人才、传道济民、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优秀文化教育传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材。下一步,我们要紧紧抓住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这一核心要义,以岳麓书院千年文化教育传统为依托,充分发挥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优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育时代新人,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把文化规划谋得更实。围绕育人目标,以岳麓书院创建1050周年暨湖南大学定名100周年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切实推进岳麓书院优秀历史文化的研究、挖掘、传播和应用。通过推行一批文化工程、实施一批文化项目、打造一批品牌活动、培育一批文化精品,形成更加浓郁、更加和谐、更加生动的文化育人环境和氛围。

把文化研究做得更深。坚持古为今用,以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心、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湖湘文化研究中心等现有研究平台基地为基础,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深入挖掘整理包括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等在内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凝练大方向,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推出大成果。

把文化故事讲得更好。突出教学主渠道,将更多优秀历史文化精髓贯穿于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开设系列精品通识课程的同时,把体现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话语体系,力求故事化、系列化,把优秀历史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讲清楚、讲透彻、讲完美。

把文化产品创得更新。加强文化供给,把优秀文化符号在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园区等校园环境中生动固化,把优秀历史故事在音乐会、科技节等主题活动中有机活化,把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优秀历史文化作品在网络空间中着力强化,让收藏在岳麓书院里的文物、陈列在中华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在线上线下、在师生身边活起来。

把文化声音传得更广。扩大文化传播,办好传统文化活动,让广大师生在入学礼、拜师礼、祭孔典礼等“习礼育人”活动中,把优秀历史文化传下来。开好培训班,让境外高端人才把守望相助、天下大同等中国优秀文化带出去;搭好平台,让世界组织和国际友好人士把和衷共济、文明互鉴等中国好声音发出去;组好团队,让全球专家学者通过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岳麓书院讲坛,把中国好故事讲出去。

春风化雨,矢志一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一次为我们吹响了向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奔跑的“冲锋号”。湖南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拼搏进取、奋发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邓卫 段献忠,分别系湖南大学党委书记、湖南大学校长)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航拍。光明图片

湖南大学校园内,师生在一起交流。光明图片

古老书院因我们的存在而青春、鲜活

讲述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 肖永明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湖南大学,来到岳麓书院,我们全体师生深感自豪、备受鼓舞。

总书记对岳麓书院文化育人的肯定与期待,令我感慨万千。我曾经是岳麓书院的学生,几次离开书院外出求学,但最终还是为这座古老庭院所吸引,回到这里开始了教学生涯。

书院的教学方式独特而有趣。在这里,我可以和同学们一道,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榭之中、在历代先贤讲学论道之地谈学论道,从历代匾额、碑刻、楹联中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书院每个新学年在文庙举行入学礼,于孔子诞辰日举行祭祀仪式,一年数十场传统文化高端讲座,常使师生们全身心地沉浸在传统文化之中。这种体验美妙而独特。我常常自豪地对同学们说,我们在岳麓书院教书、学习,本身就是在延续千年学府的历史,古老书院因我们的存在而青春、鲜活。

面对岳麓书院的深厚历史积淀,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古为今用、借鉴吸收。2009年,我和老师们把想法变成现实,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我们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并结合当今实际,将其灵活应用于人才培养实践中。古代书院强调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我们也会带着学生在岳麓山间漫步,在湘江沿岸踏青,在文化遗址凭吊。风和日丽的早春,师生们围坐在草地上阅读经典、讨论问题;层林尽染的深秋,我们在读书会上各抒己见,据理力争。这种思想上的交流互动使得师生情谊笃厚,也使学生学业精进、志向高洁。有朋友说,岳麓书院的学生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我相信,这是书院的育人方式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

今后,我们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推进文化育人工作,努力培养新时代经世致用、传道济民的栋梁之材。

借力传统文化,创新思政课“打开方式”

讲述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吴增礼

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时,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流,并作出重要指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荣幸,亦深知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之所以深感荣幸,是因为我自身就成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之中。我在岳麓书院攻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书院文化陪伴了我5年时光。在这5年求学过程中,“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激励着我不甘平庸,争先求进;“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形塑了我为人处世的生活态度;“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使我树立了持之以恒的工作目标……一点一滴,难以尽述。现在,我工作已满十年,这十年间,我始终勤勉奋进,坚守教书育人职责,得到了师生的充分肯定,也实现了从讲师到教授的转变。

之所以深知责任重大,是因为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非同一般的事业。岳麓书院的文化传统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经世致用。我在教学中常常问学生:你们参观书院时,有没有仔细阅读张栻《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有没有发现书院的教育宗旨?在学生们答出“成就人才,以传道济斯民”之后,我便顺势启发:岳麓书院教育学生不是为了让他们写华丽文章、考科举中状元求名利,而是为社会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同学们也要时刻牢记总书记对你们的殷切期望,牢记你们身后的祖国和人民,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之所以感到任重道远,是因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永无止境。思政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能否发挥好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同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创新手段都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也进行了很多探索。例如,讲党的建设时,我结合刘少奇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介绍刘少奇是如何利用儒家文化提高共产党员修养的,并就如何科学认识传统文化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既感到趣味盎然,又深刻体会到理论思考的魅力。

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吸引力,是一门大学问,也是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今后,我将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文化素养,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努力创新思政课的“打开方式”和“入脑途径”。

扎根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引导学生爱国奋斗

讲述人:2019年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辅导员 贺琛

“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大学学子的勉励深深触动了我。我是湖大建筑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湖南大学的建筑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建筑史。在工作中,我一直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结合建筑专业特色开展学生活动,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2006年,刚工作的我第一次带领学生参加水彩实习,目的地是安徽西递、宏村。看到眼前风格独特、雕镂精湛的徽派建筑时,我顿时惊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同学们的画笔下,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一幅幅水墨丹青跃然纸上。我边欣赏边思考:作为辅导员,我应该如何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了解历史、走进历史、传承历史?如何在专业实践中激发他们的爱国、爱校精神,增强学生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我想,我们身边的岳麓书院,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我应该以书院为最好的“教材”,如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那样,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于是,我发起了一年一度的“山水京城”系列书画作品展,鼓励学生们通过书画、绘画、摄影等作品弘扬中华优秀精神品质、歌颂党和国家辉煌成就、赞美祖国大好山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创作与品鉴中。展览比想象中更成功,每次都吸引众多大学生参观学习,学生们在惊叹传统文化的伟大之余,也深刻体会到了国家发展变迁成就之巨大。

在岳麓书院成立1040周年、湖南大学定名90周年之时,我带领学生开展“筑在湖大,讲解湖大”校园历史建筑文化科普活动。我们编写了《筑在湖大——湖南大学校园新老建筑和建院历史沿革》手册并进行媒体推广,以专业视角记录、诠释校园建筑,让更多人了解湖南大学历史和中国传统建筑,鼓舞学生们担当使命。

每年暑假,我还和专业教师一起带领学生们组成调研队伍,开展“礼敬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村落保护行动,对古村落进行寻访和调研。学生们带着好奇走进传统村落,调查分析传统村落存在的现实问题,挖掘村落的传统木造文化和民俗文化价值,寻找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方式方法,探索以村落为单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途径。通过这样的调研式学习,学生们不仅全面体验了古村落的历史面貌和民风民俗,也感悟到其间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更加坚定了用专业知识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念与意志。

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将以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为己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泉源,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在文化浸润中,做科技创新的攀登者

讲述人: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博士生 谢政道

千年传承,弦歌不绝,岳麓书院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化特征闪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重新阐释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古训,这对我们青年学生是勉励,更是期待。在新时代,如何传承这份厚重的历史文化,探索前沿科学的无限可能?这是我深思的问题,也是我必将扛起的职责。

薪火相传,致知力行。在我小时候,毕业于湖南大学的祖父、祖母就常常给我讲述岳麓书院的文化精神,让我了解了毛泽东、蔡和森等推动民族进步的岳麓巨子。深入感知湖湘文化,也让我萌生了求学于斯的理想。他们还用《岳麓书院学规》指导我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后来,我圆梦湖大,在岳麓山下完成了本科学位并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在学校思政课老师的鼓励下,大学暑假期间,我深入湘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带队老师用专业知识给困难群众带去了脱贫致富的新想法。我用微电影记录下这一幕幕感人瞬间,展现脱贫攻坚奋斗者的故事,并参加了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展示活动。

敢为人先,砥砺攻坚。进入大学后,祖母时常会和我讲述她在学校最美妙的回忆——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点点滴滴,鼓励我在科研上敢于创新,在实验中严谨慎微。她用老一辈湖大人的精神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决心。现在,我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致力于缩短半导体器件制程、提升半导体器件性能,延续指导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定律。目前,我的研究成果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并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学术文章。我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将始终如一努力学习、投身科研,为早日突破制约国产芯片领域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而奋斗。

在岳麓书院这片文化沃土上,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突破关键科学技术的攀登者。


光明日报整版链接: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9/23/nbs.D110000gmrb_07.htm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东辰

图说湖大
  • 【组图】你好,老图书馆!
  • 【组图】“乐”动湖大!
  • 【组图】你好,一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