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8周年】信科院:“ 党员故事汇” 党员事迹的新媒体育人平台建设研究(图文)

时间:2019-07-02 00:00

实施目的与意义

党员个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党员个人的能动性与主动性关系到党的覆盖面和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是基层党组织引导、育人的重要方向与指标。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在党建育人上面临“宣传内容僵化”“管理模式固定”“育人效果不显著”等现状,灌输式的党建育人模式,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新时期90后与00后学生时代需要。党员活动尤其是支部组织的活动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组织生活时间难统一、相互间缺乏了解、辅导员较难点对点介入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和业务学习“两张皮”等困境。针对这些实际问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着力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党建育人格局,按照便于党员充分学习、充分参与活动、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学院学生党总支探索新媒体平台与党建育人形成合力的模式。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个鲜明感受是,故事可以“载道”,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道理、应知应会的规则,转化为鲜明的故事、生动的事例,既接地气、有文气,更见视野、显境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基层党建工作要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闻者众,听者从。”是政治思想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所谓“闻者众”,不单是指受众数量的庞大,更意味着舆论宣传对不同阶层、不同年龄阶段的有效覆盖,消除“空白点”“盲点”;所谓“听者从”,不单是指要让人听得懂,听得进,更要入脑入心,从而激发个体自觉,引导群体行动。当下,谁的故事能打动人,谁就能赢得受众、赢得话语权。

据此,我们申请了“党员故事汇”——党员事迹的新媒体育人平台建设研究的项目,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实施情况

(一)形成专项领导模式与工作队伍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课题组团队在教工党总支、学生党总支的配合下,形成了党员故事汇理论研究团队和党员故事汇实践团队,并以此为依托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工作,具体组织模式如下图:主要工作团队管理、运营流程如下图:

项目总结报告-信息院王安琪829.png

(二)学院党委下发专项通知

为提升党员故事征集质量及效果,学院以党委名义下发《关于征集优秀党员故事的通知》文件,并在学院官网发布,通知要求各支部需在每年3月、5月、7月、10月、12月分别报送一次党员故事,故事对象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报送对象应在科研竞赛、学术工作、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至少一个方面中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项目总结报告-信息院王安琪1001.png

项目总结报告-信息院王安琪1003.png

(三)在微信、抖音平台开设党员故事平台

根据项目定位,项目组在微信平台开设公众号“党员故事汇”、抖音平台开设公众号“湖大故事”,通过网络文章、微视频的模式面向社会大众、学校师生推广学校党员故事。平台推广内容不仅包括党员故事,还包括党和国家时政要闻、学院活动速览、学院学习进展等内容。

(四)面向多方征集党员故事

项目组根据党员故事需求,面向学院离退休党员、教工党员、学生党员以及其他学院学生党员征集党员故事,故事选取遵循大人物讲小故事、小人物讲大故事、老人物讲新故事的思路。

(五)定制化推广党员故事

由党员故事汇实践团队负责,对征集上来的党员故事内容进行定制化修改与完善,使其以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呈现与推广。

(六)学院内部组织二次学习

项目组成员有机分派前往学院内部党支部,对优秀党员故事进行巡讲与组织学习,使征集上来的党员故事材料能够二次利用,充分发挥效果,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党员故事育人实效。

成果

(一)项目建设情况

自微信公众号“党员故事汇”、抖音号建成以来,累计推送网络文章45篇,抖音视频10篇,累计阅读点击量2.1万余次,建设项目专栏3项,获网络点赞量200余次。

组建党员故事汇项目实践团队一支,项目研究团队一支,以学院党委、学生党总支发布相关通知公告6次,项目开展面向40余,微信直接关联人数400余人,影响人数2400余人,抖音平台影响人数近2万余人。

4.png

项目总结报告-信息院王安琪2213.png

项目总结报告-信息院王安琪2215.png

项目总结报告-信息院王安琪2216.png

(二)项目研究成果

1.凝练出一套新媒体环境下党员故事育人的工作方法

基本工作方法如下图:

项目总结报告-信息院王安琪2266.png

(1)故事思路:“大讲小”“老讲新”“学讲大”

经研究发现,党员故事选取标准遵循大人物讲小故事、老党员讲新故事,学生党员讲大故事的基本思路,能够最大化的提升党员故事传播深度和传播影响力。

大讲小:大人物的成功故事已经耳熟能详,当项目团队尝试通过讲述大人物一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时,往往更得到学生群体的关注和兴趣。因此,大人物要讲小故事。

老讲新:老党员过往的故事或许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时间过久且发生情境已与现在有很大区别,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对当代学生和教师产生吸引力,反而老党员的新故事、未曾听过的故事却能在情感上和环境上获得更多的认同,因此老党员要讲新故事。

学讲大:学生阶段的故事大多比较普通、平凡,不具备较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在选择学生党员故事时,要尽量去从中选择具备较强感染力、与众不同、情感倾向性强的学生时代大事件,这样的故事在学生群体中才会引发共同的关注与感叹,才会更加深入学生内心。因此,学生党员要讲大故事。

(2)以贴近学习生活内容为切入点

以学习生活为基础。选取的学生党员故事一定要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这样的故事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群体内部的能动性,挖掘学生中的的易关注点,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同与理解,党员故事传播才有着力点。

以身边经历为连线。故事的传播需要发挥以小圈带大圈的功效,即最初故事推广后,充分利用熟人效应来拉大扩散圈,以学生身边的生活经历为连线,将党员故事成为彼此生活的联系线,因为临近自己身边的原因,激发阅读兴趣。

以榜样形象为标识。党员故事汇不是一个推广普通故事的平台,而是树立典型、树立榜样的平台,通过榜样的形象树立与传播,激发其他党员、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分子、未发展的学生向党向中心的思想,提升党建育人的活力与效力,实现榜样育人与党建育人形成育人合力。

(3)以引导人、感化人内容作为深入点

以感化人作为主要手段。党员故事中由于与学生生活、身边经历相关,我们还会选择更加感性、令人感动的故事细节进行分析,并将其呈现出来,引发阅读者在阅读此篇文章形成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情感上的认同才会使其更好地去接受我们所发布的党员故事内容,使其认可我们所推崇的党员对象。

以引导人作为主要目标。党员故事育人始终坚持主线、把握主旋律,所有的动作与思考都是围绕引导好我们的大学生向党、向正能量、向主旋律的主要目标,引导人是所有分线的聚焦与合力点。

(4)以二次学习为巩固点

学院内部要求各党支部定期在支部全体会议或相关活动上组织对党员故事的二次学习,邀请党员故事主人公现身说法,通过二次学习,充分利用党员故事,使其学习效能得到更深入的挖掘与发挥,也让学生党员、预备党员能够更好的去了解党员故事中自身值得学习与提升的方向,从而培育更多的优秀党员,也为下一步党员故事积累素材。

2.实现对微信与抖音平台的初步探索

(1)微信平台

一是粉丝吸引与基础关注并举。在运营初期,我们通过学院党委下达通知,要求一部分党员关注了该微信平台,这是因为平台的初期推广是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基础关注度,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良好的运营与故事推广吸引更多粉丝关注进来。

二是学生党员故事与日常学习生活相关联。微信平台的运营充分将学生党员故事的内在动因发挥到最大效果,将党员学习生活相关的通知放到平台上来,使其与优秀学生党员的故事进行联动,激发其潜在的学习动力,将榜样力量与学习上火相关联,提升育人能动性。

三是以党政时事与老党员故事相结合。微信平台会在党和国家重要事件发布时协助向院内宣传,在此基础上,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老党员故事、老党员

(2)抖音平台

哪里有用户,哪里就有市场,抖音的火爆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转战短视频阵地,来自抖音内部的数据显示,抖音用户中85%为90后用户,抖音平台也成为了当前高校学生数量激增的一个网络平台。基于此,我们项目组投入短视频运营的大军中。

一是充分结合抖音运营规律。抖音运营讲究短小精悍、高时效等特点,针对抖音运营方法“带话题”“带热门音乐”等模式,让相关视频推送至更多人看到的范围内,吸引更多关注,抖音的运营不同于以往网络平台运营的模式,需要用更多新媒体的思维进行操作和推广。

二是充分利用重要事件、时间节点。在重要事件、时间节点上发力,例如两会、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等与党和国家重要活动重要时间的节点,进行有机宣传,通过党员故事与其产生关联,从而达到推广效果。

三是传播祖国正能量故事。当前国家正在网络平台大力弘扬相关正能量、主旋律的网络内容,借此趋势,短视频平台也会主动去推介相关主题内容,因此抖音平台的运营恰好和我们党员育人的额主题相结合,通过在抖音平台发布有关党建、党支部活动、党员故事等相关内容,更容易得到抖音平台的主动推介。

(三)培养出一支熟悉工作流程的团队

1. 团队组成

一是项目团队组成务必要本科生与研究生协同。在项目管理老师以外,类似相关的组成一定要涵盖多个学段、多个专业,使项目团队能在故事收集、故事整理、故事提炼等方面充分掌握、了解、摸清相关信息,提升信息获取的准确度与信息展现的完美度,建议,项目实践团队中的学生队伍6-8人为适。

二是团队中务必要有一定数量的新媒体运营人才。要对当前网络上主流的新媒体平台了解并熟悉,能够对当前主要网络信息、网络媒体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快速掌握新媒体平台运营规律,将其与党建相关工作联系起来。

2. 团队工作模式

一是要固定工作时间。校园里的教职工、学生因为有工作和学习的任务,需要合理调配团队工作时间,在保证工作日固定时间发布固定消息外,周末也需要准确调整时间,来支撑团队的正常化运营。

二是要精准分工。团队成员能力各异,需要根据不同人擅长的工作能力进行分工,提升团队运营效率。

三是集中讨论与学习。团队需要使团队运营工作常态化,要定期组织集中讨论会议,不定期组织团队学习,提升新媒体运营能力、党员故事挖掘能力、党员故事线索搜集能力。

总结

(一)基本结论

1. 项目特色与经验

一是该项目探索了作为短视频平台代表的抖音平台开展党员故事育人的基本方法。在开题报告的原计划中,项目组只计划在微信平台开展党员故事推广,但伴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多教育部门、高校在抖音开设的公众账号,2018年下半年教育部也入驻该平台,此外,截止目前,抖音上党建相关平台数量相对较少。项目组于是决定紧跟潮流,主动占领新网络阵地,开设“湖大故事”的抖音账号,一段时间以来,积累了一套基本的抖音平台党建宣传的工作思路,为后续在短视频平台运营推广党建工作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是形成了党员故事育人与党建宣传有机统一。在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中,我们的推广内容不仅局限于党员故事,包括学院党建活动、党支部学习会议、入党宣誓仪式、学习党和国家重要思想等内容都纳入进来,我们认为,将党员故事推广与学院党建宣传工作汇聚成一个平台、一支工作队伍,有利于提升党建宣传工作的推广力度与扩散效应,党员故事育人是党建宣传工作的有机补充。

三是以“去刻板化”“去模式化”“去常规化”的思路开展党员故事推广。过去的党建育人工作强调灌输式、强推式、集中式的工作模式,对党员的教育工作虽形成了较多的工作方法与内容,但教育内容同质化、刻板化、模式化倾向严重,对党员同志及非党员同志形成了较强的映射型思维模式,长期以往的堆积,工作实效不尽如人意。党建育人的对象不仅包括党员群体,还包括大量需要且渴望入党的积极分子,因此,通过党员榜样故事的力量,以“去刻板化”“去模式化”“去常规化”的思路,党员故事的模式,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通过故事模式,深入学生群体,获得充分的认同。

2. 存在不足

一是宣传推广效果不足。虽然在微信、抖音平台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但仍有较高的推广与发展空间。此外,面向学院内部的推广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面向其他学院、面向社会媒体的推介工作仍需进一步运作与加强。

二是故事深度不足。目前征集的党员故事在内容深度与可挖掘性上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党员故事不具备可深度阅读的工作效能,党员个人从目前来看也不是特别愿意敞开心扉、分享更深入人心的自身故事,下一步需要继续加强挖掘与联动。

三是组织学习不足。面向学院内、其他学院组织的优秀党员故事学习频率较低、实效相对较差,虽面向院内组织了部分的党员故事学习会议,但在故事听取收获、故事扩散效应上仍显不足,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学习。

(二)后期展望

1. 持续建设

该项目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通过长期培育、建设,党员故事的挖掘、联动与传播需要进一步的深入与分析,下一步党员故事汇新媒体建设项目在以学校党员为基础下,将逐步扩大故事来源范围从信息院到全校各学院,通过由点及线的模式搭建全校范围内故事联络体系,即挖掘全校范围内学生党员、教工党员、老教工党员潜在的党员故事,并持续加强微信、抖音平台等其他相关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不断积累粉丝、扩大影响力,达到更好的网络育人效果。

2. 联动媒体

当前项目的建设是以对内宣传为主,强调由内及外,较少的注重外部环境的构造与传播。未来需要联系湖南本地的媒体,加大学校党员故事传播的对外影响力,提升榜样形象、扩大传播范围力度,在由内及外的基础上加上由外及里的能动力,从外部资源来触发内部更多的活力,提升党员故事育人实效。

注:转载该文请注明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图说湖大
  • 【组图】2024年研究生师生篮球联赛、啦啦操比赛举行
  • 【组图】湖南大学2024级新生报到
  • 【组图】毕业快乐,前“图”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