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刘舸,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中国全民阅读中心主任。曾获全国大学素质教育工作优秀典型、湖南大学师德标兵、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湖南大学教学优秀奖等荣誉称号。2022年获评湖南大学“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称号。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刘舸教授。
“用阅读给学生‘补补钙’”
“这是我上过最累的一门课,也是收获最多的一门课”
“老师结合阅读实践教给我们阅读方法,受益匪浅”
......
在刘舸开设的《阅读能力提升》课程中,这样的课后留言层出不穷。
“书籍扩充见识与饮食滋养身体一样重要。没有阅读的陪伴,精神就会‘缺钙’。现在很多学生恰恰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读书只有‘走马观花’,我们希望通过课程的训练,给学生‘补补钙’,让学生读有所得。”刘舸说。
“学生期待怎样的大学课堂?”
刘舸分享了自己对于课堂设计的思考,“课堂应注重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我们不能只提供给学生一套完整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知识学完了以后应该怎么应用,以及知识不够用的时候,如何产生新的知识。”
《阅读能力提升》课程采用快读、精读和批判性阅读结合的训练模式,运用任务驱动法、苏格拉底问答法、案例示范法交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在课堂上,每位同学还有一张阅读能力训练表,每天记录阅读进程,在记录中培养阅读习惯。
“把任务数据化,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进步就‘显而易见’。”刘舸介绍道,“不仅是能力增长,我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对阅读的兴趣也提升了!我们把课堂开在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室、图书馆、读书会,甚至是树荫下的一片绿草地,都是学生分享阅读体会的小天地,这时候我觉得学生是我的老师。”
学生自制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进步情况表”。
这种注重整体素质培养和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形式,自开设以来每学期都获得了学生和督导一致认同,被评为了湖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还出版了国内首部高校阅读课程的教材《阅读力提升:理论与实践》,拍摄了首部讲授阅读方法的课程视频。
课堂之外,刘舸带领学生参与的“全国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农家书屋调研”等多项阅读调研活动获得团中央、团省委等部门的奖项,课程培养模式也被评为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用阅读讲坛敲开文化的门”
去年11月,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来湖大做讲座的消息一放出,就被同学们在朋友圈“刷屏”,讲座预约瞬间“秒空”,三个报告厅被热情的同学挤得水泄不通。
“在岳麓讲坛氛围特别好,我在这里见到了好几位仰慕已久的老师。”岳麓书院人文实验班2020级本科生陈如意说。现在,岳麓讲坛已经成为不少同学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和“名家面对面”,感受文化熏陶。
2017年以来,刘舸主持了教务处主办的岳麓讲坛(中国传统文化系列),精心策划多个系列主题讲座。“希望学生不局限在单一文本的阅读,而是多去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用阅读敲开文化的门,讲坛是学校提供的‘敲门砖’。”刘舸说。“我们学校兼具各个专业的学生,讲坛应该兼收并蓄,邀请各个行业的精英人才与学生交流。”
近年来,岳麓讲坛先后邀请了著名学者康震、甘阳、陈文新、罗翔、李猛,主持人敬一丹、陈鲁豫等多位文化名人,给学生带来了120余场文化盛宴,参与人次突破50000。场场爆满,一座难求。
刘舸与岳麓讲坛主讲嘉宾、参与学生的部分合影。
“开办讲坛的重心是“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成为讲坛的主人翁。”刘舸说,在制定主题内容与主讲人时,她常常带领团队通过QQ群发放问卷、微信公众号留言、线下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
岳麓讲坛工作室学生负责人陈金娥说:“我们先后组建了18个QQ交流群,各群人数加起来接近10000人。刘老师会认真查看每一条消息并耐心回复。去年她留意到大家对罗翔教授呼声很高,便多方联系,协调和沟通了多次,终于成功邀请。”
刘舸在岳麓讲坛QQ群里及时回复学生问题。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范伟堂是讲坛的“常客”,他说:“岳麓讲坛简直是我们来湖大上学的礼物,听一次就会‘上瘾’!刘老师是每场讲座必至的主持人,她总是引导我们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让我之后的学术之路都很受益。”
开放的文化氛围还吸引了众多周边高校的学生,一位外校学生毕业前夕在公众号下留言:“感谢湖大岳麓讲坛,我大学四年在湖大听讲座次数甚至超过了自己学校。”
“湖大有毗邻岳麓书院的先天优势,理应成为文化传播的重地。”刘舸说到。聊起岳麓讲坛的未来计划,刘舸眼里满是憧憬:“现在春暖花开,我们可以邀请更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湖大进行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是‘常为新’的,我们一直在路上。”
“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刘舸(左一)帮助学生修改论文。
刘舸说:“学生就是我的孩子。用心对待他们,他们才会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家人。”为毕业的学生推荐工作,为想实习的学生联系单位,为想考研考博或出国留学的学生联系导师和学校,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她也成为了学生名副其实的“家人”。
“我与刘老师结缘在岳麓讲坛工作室。当我站在大四考研的分岔口犹豫不前时,我遇见了刘老师,她在得知我对教育学很感兴趣后,鼓励我要朝着理想目标前进,”文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金娥回忆起自己的跨专业考研经历,眼神里满满都是感激,“刘老师担心我对这门新学科和就业方向不够了解,就带着我去向教科院的老师请教,让我最终确定了报考方向。老师那么忙,还每周准时询问我的复习情况,如果没有刘老师,我根本不会成功上岸。”
如今,陈金娥已经是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一学生,研究生阶段她仍选择继续在岳麓讲坛工作室担任学生负责人。她说:“我要在这里和刘老师并肩作战,刘老师既是我的指路明灯,又是我的榜样,未来我也希望成为像她一样的教育者,用爱心帮助我的学生。”
刘舸(中)和学生们在一起。
2021年5月,文学院2019级研究生张晓恒在图书馆突发低钾血症昏倒。“刘老师得知后第一时间带着水果来医院陪我,当时刘老师也刚刚接种了新冠疫苗,家里还有小朋友要照顾,我和刘老师打电话说我没事了,但她坚持要当面见到我才能放心,”张晓恒感动地说,“那天刘老师陪我聊了很久,一遍遍安慰我身体是第一位的,还帮我一起规划找工作和毕业论文的时间。”在刘舸的陪伴下,张晓恒顺利完成了毕业答辩,并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毕业时张晓恒在文学院公众号上写下了对刘舸的感谢:“听说遇到危险时人会下意识地喊‘妈妈’。我不想夸张,但每当遇到困难,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向刘老师‘求救’,而每一次刘老师都用温柔的话语将我从焦虑中解救出来。”
来源:融媒体中心
实习记者:李子怡
实习编辑:曹娇
责任编辑:唐思 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