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与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设计艺术学院博士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博士生党支部成立于2017年9月,现有党员43人。支部始终坚持一融双高理念,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发挥设计学科特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富有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工作”为建设主线,创立“红色文化工作室”“党员赋能平台”与“党建服务基地”三个平台,推行“艺术+思政、设计+服务、传统+创新、红色+科研”四项工作举措,推动党建工作和设计服务同频共振、同向聚合、深度互融。设计助农扶贫、乡村美育教育、推动产业发展等相关事迹被国内外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艺术+思政”,“专业”筑牢基层堡垒
支部结合专业特色,通过完善工作体系,创新学习模式,凝练宣传经验,开展特色党课与党日活动,不断深化支部建设,形成党员“教育-成长-宣传”的完整路径。通过“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等特色活动,打造“微党课”“移动党课”“绘画党课”相结合的党课“矩阵”。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发起“传唱百年红旗谱”学习教育实践项目。通过主题沙龙、自评他评小集会,加强党内联系,通过基层走访,打通党群联系;依托党员赋能平台,完善党员“教育-成长-宣传”路径,努力把支部建成坚固的战斗堡垒。鼓励党员结合自身经历和工作实际上台讲“微党课”,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支部党员龙一馨作为冬奥开幕式导演组成员,分享了《雪花》和《仪式前表演》的创意与编排创作工作经历,传递“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奋发精神。
“传唱百年红旗谱”学习教育实践项目作品。
“微党课”支部成员分享冬奥会节目创作经历。
“设计+服务”,“学科”赋能社会民生
支部立足设计专业特色,依托党建服务基地,找准党建和民生结合点,支部骨干带头,党员广泛参与,深入项目现场、田间地头等,开展调研走访、帮扶解困行动,推动党建工作和设计服务同频共振、同向聚合、深度互融。启动面向隆回花瑶地区的文创扶贫项目,成立“花瑶花博士团帮扶小队”,依托花瑶党建服务基地,建立手工挑花党员工作坊,推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为当地妇女创造就业岗位80余个,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51人,2018年花瑶白水洞村成为全国第一批脱贫点。“花瑶花”文化创意项目入选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部分产品受邀在米兰世博会和巴黎博览会等国际舞台展出。设立社区党建服务基地,开展区域化党建共建活动,以公益项目“美丽楼道”实现基层的微创新、微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已覆盖居民楼14栋,惠及住户300余人,获得人民网、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湖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花瑶花”文化创意项目调研与作品。
“美丽楼道”项目汇报与实践。
“传统+创新”,“文化”增效铸魂育人
支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从强阵地、建队伍着手,用心、用情推进文化铸魂育人工作。以党建引领文化挖掘与传播,建设党建红色教育载体,开展红色文化工作室活动,形成特色党建文化空间,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做深非遗传承,挖掘本土特色,参与建立“国家侗锦非遗传承基地”和侗锦数字博物馆,传播民族文化滋养人心;做好乡村美育,形成可持续课程体系,设计本土文化教具,搭建教师美育工作坊,弘扬美学文化增强身份认同。通过文化铸魂与设计实践,形成党员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共同成长的多向教育模式。依托国家艺术基金创作的“红色织机·新生”,赴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巡展,成为脱贫攻坚的标志性作品。党支部乡村美育故事被《China Daily》海外版头版报道,搭建的教师美育工作坊广泛传播辐射全国。“童书绘梦-中国乡创儿童美育践行者”团队荣获红旅赛道公益组一等奖。“花瑶花”相关项目获得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公益组一等奖以及湖南省第一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资助项目。
侗锦系列设计作品与“红色织机·新生”。
乡村美育课堂过程与成果。
“红色+科研”,“产业”提速产学融合
支部发挥党员积极性,坚持“四个面向”,牢记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主动参与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良性循环。发挥支部人才优势,成立“产业发展小群”,深化产学融合,推动学校与百度、阿里、华为等企业开展设计实践教学合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产业需求,把握时代课题,建设开放式的协同创新知识平台,与华为、百度等企业展开不同层次的科研合作,做好“红色+科研”。鼓励支部成员投身于产业实践,在国际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方面力争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赋能产业发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多名支部党员投入到各种类型的科技、设计、产业融合的科研活动中,申请各类专利20多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2项。
与百度、华为等企业科研合作成果。
来源:研工部 设计艺术学院
实习编辑:文康怡
责任编辑:文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