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讲坛】林丰民:阿拉丁是个中国人——《一千零一夜》的他者想象与文化误读(视频-图文)

时间:2019-06-05 00:00

【湖大新闻】

2019年6月3日上午10时,受全民阅读研究中心邀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林丰民教授莅临由湖南大学教务处主办的岳麓讲坛,作了题为“阿拉丁是个中国人——《一千零一夜》的他者想象与文化误读”的精彩讲座。

林丰民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一位阿拉伯文化及文学的资深研究者。已出版《诗人苏阿德·萨巴赫研究》《文化转型中的阿拉伯现代文学》等学术专著多部。他于2011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2年获得埃及方面颁发的马哈福兹翻译与研究表彰奖,2015年还获得阿尔及利亚的表彰奖等。

图片11.png

阿拉伯人对于《一千零一夜》的评价

讲座伊始,林丰民教授先指出了中国读者对《一千零一夜》的认识误区。在大多数中国读者看来,《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儿童读物且代表着阿拉伯文学的最高成就,但它在阿拉伯的评论家和读者心中的地位却较低。对此,林丰民教授从以下四方面对这一评价作出解释:

首先,阿拉伯人认为《一千零一夜》作为一种民间俗文学,是无法与正统的高雅文学相媲美的。其次,他们将阿拉伯古代的诗歌看作最能代表阿拉伯文学成就的文类。第三,《一千零一夜》是舶来品,虽然其中有一些纯阿拉伯故事,但总体上,它源于印度和波斯故事的翻译,只是经过了阿拉伯人的加工、以阿拉伯语定型而已。最后即便作为一种叙事文学,阿拉伯学者也更推崇本土出产的“玛卡梅体故事”,而《一千零一夜》更多地使用了市井语言,在文字上多少难脱民间俗文学的痕迹。更有一些阿拉伯人将《一千零一夜》看作淫书,而中国读者对《一千零一夜》的认识误区主要是因为翻译的删减使得书的原貌已经发生变化。

“对他者的想象往往是自我的投射”,林丰民教授在讲座中反复强调这一观点。在《一千零一夜》中,中国、印度和波斯这三类东方形象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阿拉伯人对他者形象认识的差异性。

中国的形象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如《阿拉丁和神灯》,它的故事主角是中国中部大城市的一个裁缝的儿子,它“生动反映了古代阿拉伯人民对他们所向往的神秘美好的中国的印象”。而《卡玛尔·宰曼和白都伦公主》中的白都伦就是中国的公主,书中对她美貌的描写是:“鼻子像光滑的剑刃,脸颊像姹紫嫣红的花蜜,口水比蜂蜜还美味。”太过夸张的描写引来台下同学的阵阵笑声,“这也突出了中国公主在其心目中的美丽程度”,林教授解释道。

对印度形象的刻画虽然不多, 但基本上也是美好的。在《脚夫和三个女郎的故事》中的女郎是“一位灿若明珠般美丽的姑娘,让谁见了都会忘却一切烦恼和不快”,她是“印度边疆乌木岛国王的女儿”,本来已经许配给堂兄,却在洞房花烛夜被妖魔杰尔杰里斯·伊本·伊卜里斯劫走,霸占了25年。

与中国形象和印度形象不同,波斯形象在《一千零一夜》的叙述中多是邪恶、负面的。波斯人出现在作品中常常是丑陋的、可笑的,甚至是凶恶的,“拜火教徒”“伪信者”“卡菲尔”(异教徒)等名称常被用来指称波斯人。同样是在《脚夫和三个女郎的故事》中,三个波斯流浪汉的形象就是可笑的,他们的胡子都被剃去了,而阿拉伯人对胡子的注重程度不异于中国古人之于身体发肤的态度。

这种差异的产生源于阿拉伯人对中国、印度和波斯等国度的不同想象,以及文化差异。阿拉伯人在与其他国度长期的交往和了解中,对中国和印度表达了善意与友情,也对波斯产生了厌恶与敌意。

图片12.png

《一千零一夜》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一千零一夜》中的众多中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阿拉伯人对中国的无限好奇,奈何相隔甚远,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只能以自我投射中国形象,因此不免出现文化上的误读。

林丰民教授以《阿拉丁和神灯》为例,皇帝对阿拉丁建造的豪华宫殿十分赞赏、欢喜,而这显然不符合中国历史现实。中国古代等级森严,建筑都有着严格规定,若阿拉丁的建筑比中国皇帝的更为豪华定会引来杀身之祸而绝非赞美。

在阿拉伯的历史文本中,如苏莱曼·尸罗菲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杰拉鲁丁传》等,对中国的记载也都有不实之处。由此观之,民间的误读源于史家的记载。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误读乃是是普遍现象,它并不仅仅出现在《一千零一夜》中,现今中国对于《一千零一夜》的评价何尝又不是一种文化误读呢?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并提问:“《一千零一夜》关于时间哲学的建构对后现代作家博尔赫斯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何?”这一问题受到林丰民教授的高度赞赏,他以专业、严谨的的解答使得同学们豁然开朗。最后,林丰民教授推荐了纳训译本的《一千零一夜》,鼓励大家去了解阿拉伯的文化之美。

责任编辑:唐皖君

注:转载该文请注明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图说湖大
  • 【组图】2024年研究生师生篮球联赛、啦啦操比赛举行
  • 【组图】湖南大学2024级新生报到
  • 【组图】毕业快乐,前“图”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