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争做战“疫”先锋

时间:2020-02-21 11:56

新冠病毒疫情来势汹汹,事关你我,无人置身事外。战“疫”集结号响,文学院学生党员主动请缨,参与防疫一线工作,“疫”无反顾,争做有担当的战“疫”先锋。

陈莹 2019级学硕党支部党员

在这场重大的疫情战役面前,原本以为“在家不动”就是为社会做贡献的陈莹,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加入了社区防控疫情志愿者的队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陈莹所在街道在各个路口设置卡点,安排值班人员对来往行人、住户进行登记排查。陈莹的爸爸在路过卡点时听到街道主任在发愁:“这条路上四个卡点,但是人手还不够”,他立即帮陈莹和陈莹的弟弟报了名,“我家还有两个党员,让他俩去帮忙”。于是,姐弟俩就“承包”了家门口的卡点,一天24小时不断人的值班。

陈莹的工作地点是卡点的帐篷内。刚开始工作时,恰逢大降温,没有任何取暖工具,甚至连桌椅板凳也没有,登记信息需要站着手捧登记本完成。陈莹的工作是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信息登记、维护秩序。路口每来一个人,都需要耐心询问:是这个小区的吗?住在哪栋?姓名、电话、身份证号是什么?有没有湖北旅居史?之后对他们进行体温测量,发现异常者立即上报,由公安带去就医。听起来简单的工作充满了挑战:天气寒冷、人手不足、一天工作长达12h、路人或社区居民不配合……身为志愿者,在面临困难时,服从安排、细致工作、尽心服务,为这场防控疫情的战役尽一份责任。

F6B7

陈莹在家乡江苏省徐州市参加志愿服务。

张亚丽 研究生专硕党支部书记

2月8日,既是元宵节,也是张亚丽第一天上岗的日子。作为山西省左云县的一名疫情防控检查点的共产党员志愿者,她的主要工作是在社区检查点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并进行信息登记。北方的冬季户外气温总是零下十几度,刚开始没有帐篷可以御寒挡风,她在户外工作,每天的常态便是“瑟瑟发抖”。后来,疫情防控检查点搭建了帐篷,在工作间隙,她也可以“蜗居”。帐篷虽不大,却在异常寒冷的冬天带来一份家的温暖;工作虽简单,却在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为了你我拼了命,哪怕面对枪林弹雨,隔着生死的一道门,我保证不离不弃。”张亚丽说:“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虽然现在我们要保持距离,无法拥抱,但心与心的距离始终最近。有难一起扛,坚信爱会赢!”

C8F6

张亚丽在家乡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的疫情防控点值守。

龚圆方

龚圆方的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母亲是镇里中心中学的班主任。疫情爆发后,防疫工作艰难无比,父母都忙的焦头烂额。龚圆方看着忙碌的父母,决定去社区帮忙,不能拖一家三口党员的后腿。

在社区一线,从大家一起笑着出去巡逻到每天轮班戴口罩用喇叭劝返,龚圆方感受到疫情的加重。一开始觉得戴口罩难受,索性挂在耳边,到后来,呼气把眼镜染的一片白也不敢取下来。办公室就他一个年轻人,电脑工作几乎全交给了龚圆方,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龚圆方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每天结束眼睛都会疼,但帮上了忙的感觉令他十分振奋。

几天的志愿者工作使龚圆方深感基层工作开展的不易:居民的防疫意识、文化程度、生活条件等都为信息统计和宣传造成了障碍。龚圆方表示,希望大家待在家里,不隐瞒身体状况,规劝身边人不聚集不流动;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让奋战在一线的人们补上一个轻松点的新年。

DC60

龚圆方在湖北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苍苔社区帮忙统计疫情信息。

邱婉钰 2017级学硕党支部党员

陈汉钦 2017级学硕党支部书记

在得知武汉各大医院物资告急的情况后,邱婉钰决心自发筹集物资,为一线的白衣战士们助力。她和同样是文学院2017级研究生的向秋霜、陈汉钦一拍即合,联合中南大学的朋友彭一诺、北大医学院的朋友胡风玲以及李韵捷同学,迅速组建了线上志愿小组,湖南师范大学的何博士、程博士、谢博士也加入到了队伍当中。

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彭一诺、陈汉钦、程博士、谢博士负责对接厂商和医院;李韵捷负责收集医院信息;胡风玲进行货物的监测,判断物资是否符合捐赠标准;邱婉钰负责购买救援物资;向秋霜负责微信群的管理,公示群组人员的职责以及更新信息;何博士负责财务信息公示和募捐。

团队先后为武警湖北总队医院筹捐了500只KN95口罩,为武汉市第五医院筹捐了800个护目镜,为长沙市第一医院筹捐了300个护目镜,为黄冈市中医医院筹捐了320个护目镜。团队以“楚云来泱莽,湘水助清泠”的名义,将剩余款项悉数捐给了武汉大学医学院。

CEE0

志愿小组收到的多份感谢信。

关键时刻,党员同志不潜身缩首,充分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学生青年不畏恐惧,以向上、善义的姿态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文学院

学生编辑:李辛茹

责任编辑:余楚倩

图说湖大
  • 【组图】2024年研究生师生篮球联赛、啦啦操比赛举行
  • 【组图】湖南大学2024级新生报到
  • 【组图】毕业快乐,前“图”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