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设计艺术学院专任教师党支部和十余名研究生在党支部书记王宝升和季铁教授的带领下赴湖南省通道县多个侗族村寨进行乡村振兴实地考察,开展“乡村振兴设计教学与实践”支部系列活动。
季铁和王宝升在“通道转兵”事件发生地为支部成员及学生讲述党史课程。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党支部成员感受到红军战略转移过程中的艰难困苦,纷纷表示要将智慧和勇气付诸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实践中去,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本次考察主要走访了横岭、坪坦、高步、木脚村等侗族村寨。这四个村寨也是“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的重点关注地。“新通道”项目由季铁在2009年正式发起,持续关注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探索如何基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协同创新手段激发社区内生活力、链接外部优质资源,实现地方社区的产业振兴。在本次调研中,团队秉承着“新通道”项目立足本地社区的理念,充分挖掘侗族特色的社会、文化与自然资源,认为侗族的核心价值在于“和谐”与“共创”,其文化基因中包含丰富的未来生态文明社会的样本元素,是乡村振兴设计的重要立足点。

乡村农场调研
王宝升表示,乡村振兴设计不仅仅是在屋子里拍拍脑袋、出出概念、做做研究的事,而是要走入乡村现场,理解地方社区真实诉求。出个设计想法有时很容易,但在乡村落地做成哪怕很小一件事情都可能需要长期的反复沟通劝说、引导示范。“新通道”项目取得如今诸多落地成果过程中的坚持与不易,正是季铁教授提出的“在地、在场、在线”乡村振兴理念的最好注解。

党员师生与本地社区交流
季铁表示,乡村振兴设计课堂应该与乡建现场密切结合,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地、在场、在线”,在真实世界的社会实验室中进行课程讲解和乡村振兴设计实践。在侗寨鼓楼、乡村祠堂等真实乡建现场,同学们通过凝聚乡村记忆的旧物和落地的文化创新产品,体会到乡村特色魅力和乡土社会的真实诉求,认识到设计在国家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的力量,感受责任担当,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乡建现场授课
设计艺术学院党委赵亚辉书记密切关注并指导本次支部活动,他表示,设计艺术学院党建活动应该充分发挥设计艺术学科特色,充分发扬高校服务社会的精神,利用设计创新服务边缘社区和弱势群体的福祉改善,“新通道”项目十多年来的坚持正是旨在探索“新百年”生态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之道。
来源:设计院
通讯员:王宝升
实习编辑:李辛茹
责任编辑:余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