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习实践】建筑院:聚青春音符,让乡村发声——杨林三里,乐活等你(图文)

时间:2019-08-26 00:00

为响应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中对青年的寄语,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暑期实践团杨林小分队于2019年7月9-10日走进“毛主席故乡的后花园”——杨林乡杨林村。本次下乡主题为“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小分队以青年志愿服务的形式下乡实践,同时对杨林村进行为期两天的人居环境调研,旨在以专业所学助力乡村振兴,以切实可行的设计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水平的提升。

杨林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杨林乡东南,是杨林乡的东大门,地广人多,山清水秀,杨林河、云白河在此交汇,水塘密布、共有大小水塘近百余处,生态环境优良。村庄主要种植水稻、苗木,养殖水产,并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多处发展农家乐,拥有葡萄园,紫薇园、红林花海等苗木观光基地。

image001.jpg

图为杨林村地势最高处拍摄的村貌全景图

会议交接,项目落实

7月9日上午,实践小分队员早早地来到了杨林村,一进村子,队员们就被山清水秀的环境和新奇特色的农产品所吸引,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在杨林村新村部与基层干部进行了沟通,随后,湖南省湘潭市委书记王利一行人专程前来与我队展开交流。此次会议旨在完成实践团队与乡村初步交接,确定设计项目,落实工作安排。

本次调研要求实践团队多深入实地,深入一线,切忌“纸上谈兵”、“蜻蜓点水”,要努力改变乡村存在的“重建设轻规划”的现实,配合当前正在重点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此外,面对带队老师负责的服务态度,实践团队高涨的服务情怀,王利书记提出了欢迎、期盼和承诺三个词,欢迎青年大学生踊跃参与乡土建设,期盼实践团队能切实地为基层建设出力,并承诺做好乡村-团队资料对接等后勤工作。

image002.gif

图为杨林分队与杨林村初步交接会议现场

会议上杨林村彭书记表示,目前杨林村主要脱贫攻略是打造乡村特色,挖掘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开展并不顺利,一是面临资金的匮乏,二是面临知名度的稀缺。彭书记希望借助此次暑期实践活动的契机,请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团队重点打造杨林村“三里路”项目,通过设计、改造和美化从村口深入到村庄腹地、总计三公里的道路,打造一张美丽乡村示范名片,为游客资源的引入和招商引资带来新的希望。

image003.gif

图为杨林村彭书记提出设计诉求

脚步丈量土地,双眼寻觅特色

了解到村干部的设计诉求后,9日下午实践小分队立刻着手进行实地调研。

离开新村部,在村长的带领下,绚丽多彩的乡村渐渐舒展开来。天空澄碧,盈车嘉穟,星罗棋布的各色房子落在绿茫茫的田野上,红色题材的标语和墙绘随处可见。实践小分队以“三里路”为调研基地,通过量数据、绘图纸、集素材、航拍院落全景、绘制CAD平面图和三维渲染模型,把“三里路”测量的数据变成真切的3D动画示意图。

image004.jpg

image005.jpg

图为团队前期调研分析资料

实践小分队用无人机拍摄三公里道路现状,确定道路两旁景观节点,测量收集基础数据,走访农户、发放问卷,开展田野调查。通过对杨林村区位特征、现状条件、相关规划和村庄诉求分析,基本确定了“三里路”的设计思路。结合杨林村“近郊农旅体验村落,特色观光研学基地”的发展定位和致力于打造“农旅杨林、近郊体验的城郊型乡村旅游基地”基本规划,实践小分队提出“络活·杨林三里——农旅康养型乡村人居新模式”的设想。

image006.jpg

图为航拍三里路局部俯视图

image007.gif

图为实地调研团队与村长进一步沟通

image008.gif

图为实地调研团队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用想象点亮微光

据了解,杨林村中青年人长期外出务工,偶尔农闲时打麻将,老人在公路上来回溜达、看挖掘机施工、数过路的小汽车,精神文化非常单一和匮乏。7月10日上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实践小分队积极响应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用艺术反哺乡村,来到新村部活动中心为留守儿童开展“我心中的杨林”手工模型制作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当天上午,来自不同年级的孩子风雨无阻地来到活动中心。队员们刚刚步入教室时,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他们对此次制作手工模型的期待,更加肯定了为留守儿童开展活动的必要性与价值。

实践小分队将手工模型制作的主题设为“我心中的杨林”。孩子们对于这片孕育他们的土地,想必会比初来乍到的同学们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希望孩子们能够用各色黏土去描绘自己心目中家乡的样子,把自己对家乡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和愿景表达出来。

image009.gif

图为实践队员热情地教小朋友捏黏土

起初,实践小分队队员先做了一些简单的示范,给孩子们一个启发和引导,同时给予孩子们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孩子们也会参照同学们的意见作出一些调整。经过大概两个半小时的创作,孩子们眼中的家乡便五彩斑斓地展现在模型上。蓝色的池塘,绿色的高低错落的树木,五颜六色的房子,七彩的花朵,还有路边橙色的南瓜路灯。充满童真与稚气的画面让队员们感受到孩子们简单与纯真的同时,也再次肯定了这片土地孕育的希望与活力。

image010.gif

图为小朋友模型制作成果

在模型制作活动的尾声,实践小分队将随行带来的一些黏土、模具以及他们亲手制作的模型赠送给了孩子们,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微笑使得实践小分队一行人感到十分满足与欣慰。虽然初步调研的时间很短,但实践小分队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面感受到了很多。大家为杨林村的孩子们带去了色彩,而孩子们用想象去描绘家乡的未来。

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有着一份给乡村带去艺术文化滋润,让乡村孩子感受艺术力量的责任与担当,更需要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为孩子们、乡民们,点亮心中关于美丽乡村的微光。

image011.gif

图为模型制作活动参与人员合照

归来始知前路远——策划规划、建筑设计的概念性尝试

连续1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城乡平等发展的思路愈发清晰。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一直以来,湖南大学始终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来统筹,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来组织,此次建筑学院实践团队至杨林乡杨林村,进行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改造,将课本的有字之书同实践的无字之书结合起来,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将奋斗的“小我”融入到奉献国家、奉献乡村的“大我”中去,奏出“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青春乐章。

策划规划

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策划游览路线,从入口景石出发进行趣味探索,将沿途风光,湘味农庄,种植基地,中心广场,特色民居等串联起来

image012.jpg

image013.jpg

空间设计

1、美化:

粉刷修整房屋外立面,改变其不协调的状况,增加绿植花卉,呼应青山绿水。同时创造独特的拍照打卡点,增加乡村与游客的互动,让游客与青山绿水更亲密的接触。“美白”耳房杂屋的基础上,适当绘制村庄文化墙,增加村民对本村建设的认同感,同时向游人展现杨林风貌。

2、亲子种植基地:

追求“快乐健康可持续”的城市乐活族对玉米脱粒、蔬菜定值,穿越田地等农事活动非常感兴趣。进入迷宫,大人和孩子需找到有该某种作物或某个卡通形象,拍照打卡,才能继续前行,这样渐渐走出迷宫,用时少的游客可以领取奖品。旅游旺季可举办吃玉米大赛、手剥玉米叶大赛等。

3、小休闲广场:

由于小范围内居住者多为中老年人和儿童,主要设计日常健身和玩耍的空间,即小池步道、艺术圆廊、健身器材区。圆廊中央一大片空地可作为节假联欢表演的戏台、逢喜事宴亲友的场地、以及各种村中集会活动、游客互动活动的临时场地。

考虑游客的需求,保留原有池塘,增加景观植物以美化,同时采用可反射天光的铝板和极细的轻钢龙骨细柱打造通透、融于自然的艺术圆廊,使游人处于圆廊之下,感觉不到人工构筑,而与绿水蓝天、野花泥土无限亲近。

4、农家小栈:

尊重周围环境,依托自然而不破坏自然,让人的构建成为生态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人与山水、古树、田园的和谐相处。

充分体现传统建筑的特色,从韶山传统民居建筑提取围合式、堂屋、外廊、斜坡屋顶等等元素,以土墙黑瓦为主要设计基调,以现代手法展现湘潭特色建筑,提供给游人进一步体验自然乡野的空间。

通过为期两天的初步调研,实践小分队发现村组之间的联系道路宽度主要为3-3.5米,难以满足双向会车的要求,村庄道路主次层级尚不明晰;青年人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精神文化非常单一和匮乏;当地旅游特色项目存在缺乏规划、经营项目单一、产品特色不足等问题:一方面因为投资人盲目借鉴他人旅游致富案例,在没有市场调研和规划设计的前提下就用自己的农田、果园搞起旅游业来,结果因低层次开发,品位不高而渐渐亏损;另一方面,没有政府支持,没有研究制定并落实好相关政策,无法为游客资源和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因此,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水平,打造“三里路”名片迫在眉睫。

image014.gif

图为航拍三里路村落局部图

通过此次下乡调研,同学们有了诸多切身感悟。

作为现代大学生,大多是成长在理论知识里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乡村的真实情况,往往比书本所述复杂得多。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也为大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看向新农村的窗口,使我们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真切地看到了自己和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并感叹到:“真的是和我们自己认为的大不一样啊!”为此,队员们又更加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实践队员更认识到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在未来山清水秀的乡村人居环境中,也有一丝属于建筑学子的小功劳,希望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投身到下乡实践的事业中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山的那边并不是山,而是一个属于我们和乡民的五彩斑斓的新世界。

image015.gif

图为实践团队在村长家门口合照

image016.jpg

图为傍晚临行前的乡村风貌

调研小组成员:周欣儒、覃艺、黄紫嫣、和译、郭金霞、申静茹、曲家毅、张彬瑶、李大利

责任编辑:金理琦

注:转载该文请注明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图说湖大
  • 【组图】2024年研究生师生篮球联赛、啦啦操比赛举行
  • 【组图】湖南大学2024级新生报到
  • 【组图】毕业快乐,前“图”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