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连线-数学院】“四有”好老师 奋进迎华诞⑦:马传秀副教授

时间:2019-05-21 00:00

癌症、住院、化疗10次、放射治疗、一次比一次强烈的药物反应……慕课录制、带10多位研究生、在线为学生答疑、出版专业课书籍……2017年夏天,数学院的马传秀老师,一个同事们眼中的“拼命三娘”,在身体抱恙之际,仍然坚守在教学第一岗,至今未让任何学生知晓自己的病情。

1.jpg

马传秀上课

“节日快乐,‘妈妈’老师!”

在刚过去的母亲节,马传秀老师收到了许多条祝福的短信。说起这些学生,无论是本科时的成绩表现、研究生的经历甚至工作情况,马老师都如数家珍。

从教多年,马老师一直有个习惯:每个班都建立一个QQ群,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直接地沟通。除开上课时遇到的困惑,有一些早已毕业的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第一反应仍然是向马老师“求救”。正月里,有学生在考研过程中遇到难题,线上请教马老师,在没有电脑和打印机的乡下老家,她仍然拿纸笔手写好解题过程,拍照发给学生。像这样为学生解惑答疑,她已经坚持了很多年,无论何时何地,她养成了随身携带纸笔的习惯:“我怕我的学生等久了”。

2.jpg

马传秀为学生答疑

被称为“妈妈老师”,还源于马老师总是能以学生为本,细心关照每个同学。她的学生对这样一件事记忆深刻:大一的高数考试,学生错题率高,马老师比学生还着急。怕自己没讲透,学生的基础不牢固,马老师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在放学后的时间里,申请大教室,为学生们“开小灶”。尤其是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她会征求大家的问题,给学生细致讲解知识点。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同学慕名而来,有时百来人的教室也座无虚席,学生们站着也听得津津有味。马老师也逐渐习惯于这样的课堂,尽管多年来她的教学任务量一直排在学院的前几名。

3.jpg

马传秀的课堂

把每节课都当成最后一次课

2017年,马老师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出了恶性肿瘤。与此同时,她带的研究生面临开题、本科生正参加数学建模等比赛、还有快完稿的书籍……在身体最需要休息的时候,她选择了坚守在教学一线。学生们从不知道,讲台上温柔认真授课的老师正在经历人生的一场巨大“考试”。马老师说,她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她把每节课都当做最后一节课来上:“或许这一节课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即使在化疗和放疗期间,不能亲自到教室上课,马老师仍然坚持录制慕课,将数学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4.jpg

马传秀在录制视频公开课

与其他老师不同,马老师喜欢在枯燥的定理之外发掘数学家们的经历,用前人的生平故事来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她有一门极受欢迎的选修课:数学文化。在马老师看来,学生们不仅要“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她启发学生不仅只做题,还要多多阅读,知晓数学定理的来源。“多了解前人大家的经历,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是马老师常用的的“启蒙教育法”。在她看来,这也是数学的奥妙所在。

5.jpg

马传秀和学生在一起

在放射治疗后,马传秀老师吃了一年多的靶向药控制病情,直到现在,仍然要每三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病友们劝她,养病时最重要的是“吃喝玩乐睡”,她却想着:“我生命中的‘乐’,本就来源于教书育人啊!”

在生病前,马传秀老师对自己的规划是至少上到60岁再退休;查出重病后,马老师想的是:“老天爷再给我五年吧!”她总是爱生如子、事事亲力亲为、用最真诚的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总想着多教孩子们一点、再多教一点,也许他们将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我可能做不了多么伟大的事,但是能尽我所能地帮助学生成长,也是为国家做了一些微小的贡献吧!”

责任编辑:金理琦

注:转载该文请注明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图说湖大
  • 【组图】你好,老图书馆!
  • 【组图】“乐”动湖大!
  • 【组图】你好,一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