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连线-金统院】郑嘉韬:我的援非之路

时间:2019-12-24 11:48

郑嘉韬,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湖南省商务厅培训中心及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从事中国“一带一路”对外援助工作3年。

2018年4月,郑嘉韬接到上级下达任务,开展中国在塞拉利昂的第一个海外技术培训项目。听说女儿要远赴西非,到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她的父母亲没有过多地表露担忧,只嘱咐了一句:这是你的工作,要认真对待。就这样,带着一箱子父母精心准备的必需品,慎重地签下团长责任书,她带着10名队员第一次踏上了未知的非洲大地。

初次赴“塞”挑战不断

去年4月底,郑嘉韬第一次赴“塞”做陶瓷技术项目的前期考察。晚上飞机抵达之后,她还要坐轮渡从机场去首都弗里敦。天黑漆漆的,船行驶到半程,发动机出了问题,突然就熄了火,郑嘉韬在海上等待数小时,才总算上了岸。

项目伊始,郑嘉韬每天要到首都郊外的Matainkay Village,驱车一个多小时,摇摇晃晃“颠”着进村。对着这么个外来的个头不大的大女娃,村民们纷纷疑惑,她要怎么开展工作呢?

郑嘉韬首先带着专家老师们自制的陶艺品,挨个拜访当地区长、村长、酋长和村委会十几号人。得知郑嘉韬是来做好事、教技术的,村民们都发声表示支持,这家有空房间,就让出来做陶罐的储存室;那家有剩余的砖,就贡献出来建设柴窑;区长更是站出来对参训学员三令五申,维护课堂秩序。就这样,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在“人和”的氛围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培训期间,郑嘉韬也遇到了许多难题。建窑的砖不够用,她就自己去跑砖厂和当地老板谈价格;监工窑炉时中暑了,她就矿泉水、毛巾、藿香正气水齐上阵,缓过来后咬牙坚持下去。为了稳定军心,郑嘉韬情绪很少波动,她知道抱怨和发脾气都不起作用,有问题,就找解决方案,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总会有办法的。

郑嘉韬与区长、村民小孩的合影

呵护队员谨慎严格

埃博拉、拉沙热、艾滋病、疟疾、伤寒,这些传染病尤其是疟疾在塞拉利昂再常见不过,再加之医疗设备落后,在这里一切都要小心,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一天夜里,队里的翻译小张突然高烧,郑嘉韬非常担心。她先是拿毛巾给小张物理降温,怕小张想家,她就陪着谈天说地聊心事。没想到过了一个小时,小张的体温不降反升,飙到39.5度,这下可不能等了。凌晨四点,郑嘉韬敲开了军医组队长的门,医生替小张诊断开药后,郑嘉韬仍不放心,直到小张安然睡着后才离开,而此时已是天亮。

身为队长,郑嘉韬每天都会嘱咐队员喷洒防蚊水,队员外出至少要有两个同伴同行,对女队员外出纪律要求更是格外严格。在郑嘉韬眼里,队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是一等一的大事,半点都马虎不得。

以诚相交心系非洲

在日常的技术培训之余,郑嘉韬抽出空档,为学员安排了一场由中国援塞医疗队和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共同参与的医护讲座,给学员们讲解基本的外伤止血、疟疾预防、正确洗手方式等知识。她还组织学员排练以陶瓷为主题的舞蹈节目,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巡回演出。在她的带领下,学员们既学习了技术,又丰富了知识。

距离陶瓷技术项目已过去一年,郑嘉韬仍一直关注着村庄后续的发展。她了解到,村里合资注册成立了陶瓷公司,定期向外出售经过柴窑烧制的建筑用砖,整个村子共享收益。部分优秀学员在她的协助下来到了中国,参加隆平高科的农业技术短期培训项目,见识到中国的发展,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并立志要奋发图强。回到塞拉利昂后,经郑嘉韬的引荐,学员们如愿进入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课程。同时,在郑嘉韬对塞村庄陶瓷培训故事的宣传下,已有中国的建筑企业和砖厂厂长表示投资意愿。郑嘉韬尽自己的所能,让培训的成果得以延续地更久。

与中国援塞医疗队、中国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合影(第二排左起第五为郑嘉韬)

2018年陶瓷班优秀学员前来长沙拜访

郑嘉韬已两年间第四次往返塞拉利昂了,她的领导们都开玩笑说:“把你派去常驻吧,反正你都那么熟悉啦”。塞拉利昂对于郑嘉韬来说确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民风淳朴、生活简单。现如今郑嘉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2019年塞拉利昂缝纫与刺绣技术海外培训项目,培训的对象依旧是塞国普通民众,她寄希望于这一批青年男女,能习得一门谋生手艺,以后自力更生、赡养家人、造福社会。

来源:金统院

学生记者:陈琪 曾婷婕

责任编辑:马一帆

图说湖大
  • 【组图】2024年研究生师生篮球联赛、啦啦操比赛举行
  • 【组图】湖南大学2024级新生报到
  • 【组图】毕业快乐,前“图”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