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自然系“宝藏博士”

时间:2022-03-22 15:22

她敢为人先,踏足新领域,研究最前沿的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入选2020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她热爱自然,坚持公益实践,在“探寻婺源鸟类”“湿地科学站”等公益项目中享受自然乐趣。

象牙塔内,敢为追梦人;象牙塔外,欲成实干家。她是2021年宝钢奖学金特等奖获得者,自然系“宝藏女孩”——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晗。

5BD14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晗。

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

如何保护环境、减少水污染是王晗的初心,但她在科研上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入学选题时,王晗没有被周围现有的研究方向所限制,从长远角度出发,选择最前沿的适用于环境领域应用的非金属功能性材料作为研究主题,致力于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研发与其修复有机污染水体的关键新技术和理论研究。她是学院第一个涉足该领域的研究者。

“当前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禽畜和水产养殖业,这导致大部分水体和沉积物中都检测出不同程度的污染。”王晗说,“我致力于设计一系列非金属共价有机框架(COFs)改性的有机光催化剂,应用于抗生素污染废水的高效处理,希望为可见光催化技术应用于实际水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方法。”

在确定好研究方向以后,王晗广泛阅读文献、向业内学者请教,克服各种技术难题,与世界对话,勇攀科研高峰,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3F14F

王晗在做实验。

目前,王晗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她主持的一项湖南省科研创新项目“新型烯醇-酮式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微波合成及其对废水中抗生素可见光催化降解的特性和机理研究”,创新性地利用微波合成法合成了新型非金属环境功能材料,对废水中四环素等有机污染物实现了高效率的降解,大大的缩短了材料生产时长,促进了实际废水处理的工业化进程。

基于众多优秀的科研成果,王晗入选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0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得良师,行至远

“我选择的这一类材料的合成条件要求比较严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材料结构,一度很沮丧,甚至想要放弃。”王晗的科研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在其导师曾光明教授身上,她看到了坚持的力量。“曾老师不仅在言语上鼓励我,也在思维上引导我。他让我先从一些相对比较容易的材料入手,多和师兄师姐们交流,做一些交叉的实验研究,告诉我科研是从简到难的过程。”

“请尽快、优先帮助购买该设备,不耽误王晗等同学的科研。”2019年,王晗向导师提出要购买一台微波反应仪来辅助实验。“曾老师当时二话没说,立马帮忙联系的话语让我深受感动。”

47FF1

王晗在做实验。

王晗说:“在科研中,曾光明教授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鼓励我们寻找自己的研究兴趣然后深入钻研,支持我对科研的任何想法,让我可以放手做自己想做的研究,尽最大可能给我创造最优的实验条件。”

“你就是最厉害的,如果你都完成不了,那还有谁能完成。”在熬夜赶论文,担心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时,导师一句鼓励的话给她建立了信心。在导师的指导与鼓励下,王晗在科研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得更远。

“对自然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

在王晗眼中,生活不只是科研。她在科研之外积极投身于各种公益实践。

“对自然的热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王晗热心志愿活动,常常是和“自然”打着交道。她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参加江西农业大学“探寻婺源鸟类”活动,协助团队开展特鸟类(蓝冠噪鹊)繁殖种群和生境调查;参与崇西湿地科学实验站的暑期志愿者活动,完成长江入海口鱼类标本分类等工作。

“专业的优势让我在这类活动中有着更有别于常人的敏锐感。”王晗说,“这些公益活动一方面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让我对自然更了解,另一方面也让我身心更加愉悦,生活更加放松。”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这是王晗最喜欢的一句话,一直激励着她谦卑自牧、砥砺前行,向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的目标不断前行。

来源:融媒体中心、研工部、环工院

通讯员:胡品、王海天

实习记者:刘旭

责任编辑:余楚倩、唐思

图说湖大
  • 【组图】你好,老图书馆!
  • 【组图】“乐”动湖大!
  • 【组图】你好,一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