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从文艺“跨界”教育,他是学生们眼中的“实力派”。
以艺术实践“反哺”美育课堂,他是孩子们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
16年间,他向美而行,以美育人,学生是他心中的诗和远方。他是湖南大学“熊晓鸽奖教金”获得者——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国家二级演员陈功。
陈功在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朗诵演出。
校园有“戏” 师生同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从前,陈功在镁光灯下用艺术叙事;后来,他回归校园读书、任教,在三尺讲台传递艺术之美。
2006年任教以来,从首门专业课《戏剧表演》,到艺术通识重点课程《戏剧台词鉴赏》;从导演毕业大戏《操场》《暗恋桃花源》,指导学生话剧《一位剧作家的邀访》,再到原创话剧《风骨》……陈功将戏剧课堂延伸到舞台,为学生开启别样的“戏剧之旅”。
指导毕业大戏《暗恋桃花源》(芙蓉国剧场)。
2018年5月5日,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大幕拉开。由陈功担任编剧、导演并带领“非科班”学生创排的戏剧《风骨》参加“雅韵长沙•湖南九章”文艺演出。
《风骨》的创作灵感源自《湖南九章》中的两篇大作《船山记》和《鵩鸟赋》。剧中,近代湖湘思想家王夫之(陈功饰演)梦回千年前的西汉,与长沙王太傅贾谊(2015级学生杨雅钦饰演),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师生同台,将诗文吟咏与话剧表演相结合,再现了船山思想和湖湘精神。
师生同台演绎原创戏剧《风骨》(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当时,《风骨》因创作分歧差点“难产”。演出总导演、陈功的老师张志军就该剧的舞台美学呈现,与他推心置腹地深谈了一个多小时。“戏比天大”,陈功在老师面前立下了“军令状”。
他带领来自文学、播音、机械等不同专业的戏剧选修课学生及社团同学一起“攒戏”,从修改剧本、细抠台词表演,到完善舞台调度、舞美和配乐,可谓夜以继日……星光不负赶路人,《风骨》获得湖南首届青年戏剧展演“优秀原创剧目奖”。
师生在2016年校庆晚会表演哑剧小品《照镜子》(学校大礼堂)。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年来,陈功坚持声音练习和体能训练,参加上戏国际表演大师班、陈佩斯喜剧创演训练营、全国台词教学工作会议,把业界前沿的表演理论和训练方法带给学生;坚持每年指导戏剧排演,以艺术实践“反哺”课堂教学。
参加陈佩斯喜剧创演训练营暨话剧《阳台》在京公演。
“艺术教育不完全在课堂,更需要让学生在艺术创作的经历中成长。”陈功鼓励学生建立艺术思维,探索人格上的独立和意识上的自主性。《风骨》剧组成员、2016级文学院学生陈凡玉说:“谢谢陈老师带我走上戏剧这条路,让我看到热爱与信仰在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样子。”
经典“诵”读 声动人心
“当人们朗声诵读,汉语和它内在的气质、精神,以焕然一新的方式浸润心灵。”陈功说,朗诵是声音的“书法”,希望通过朗诵艺术让学生找到鲜活的生命气息和坚韧的诗性追求。
师生参加央视《朗读者》录制。
近年来,他开设《经典诗文赏析与诵读》课程,创立湖南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朗诵团;指导学生获部省级朗诵赛事奖励七项;参加央视《朗读者》录制、“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暨开幕式演出;参加华语声音大会,登上“湖南诗歌春晚”舞台……朗诵艺术的力量不断喷发。
“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暨航天大会开幕式演出。
策划、指导“中国梦·祖国颂”朗诵晚会。
2020年9月,陈功撰稿并指导原创抗疫题材朗诵《“壹桌”之约》。如何用“声音”讲好抗疫故事?新传院2019级学生李昭霖记得陈老师强调的“魂的再塑,用心创作”,要心到、眼到、意到、情到、嘴到,即用心感悟、建立画面、意思准确、情感真挚、表达动人。
撰稿并指导原创抗疫题材朗诵《“壹桌”之约》。
国庆期间,陈功陪着学生在天马园区排练厅备战,最终《“壹桌”之约》捧回全国朗诵艺术届最高级别赛事——“齐越节”艺术表现奖、综合效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并作为湖南省唯一入围作品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映。
参加“声音的重量”第二届华语配音朗诵学术盛典。
“朗诵要有‘人味儿’,才能传递温暖和力量。”土木学院2020届毕业生王学达也从陈老师的朗诵课堂汲取了养料。在中国铁建工作的他,是单位的文艺积极分子。去年教师节,他专门录制了朗诵作品作为“爱的有声礼”祝福老师。
教无止境 向“美”而行
陈功的书房里有一幅陈飞虎教授的题字——“境界”,提醒着他艺无止境、教无止境,唯有向美而行。
美育通识课《杂技艺术鉴赏》课堂教学。
如何以文化人,以美培元,更好地将“审美”与“铸魂”相结合?近几年来,陈功携手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探索“校地协同”美育育人模式,邀请中国杂协副主席、湖南柔术非遗传承人赵双午加入课程团队,对中华传统文化——杂技艺术进行课程开发。目前,《杂技艺术鉴赏》课程面向全校开课,并被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发布湖南大学号推介。
杂技课程获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发布湖南大学号推介。
为了让《杂技艺术鉴赏》课程真正做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课程设置了非遗杂技、名家名作——中国杂技的“国际范儿”、红色杂技剧鉴赏等特色专题,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非遗传承人专场授课、杂技文化主题研学、“杂技进课堂”教学展示等形式,将杂技知识讲授与传统文化内涵阐释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创作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学生开展杂技主题分组研讨并展示汇报。
“要守住内心的清净,为学生点亮一束光,打开一扇门。”当年,陈功的老师胡遂教授言传身教,点滴传承,引领他热爱并坚守在三尺讲台。多年来,他与学生亦师亦友,用戏剧滋养心灵,以诵读雕刻时光,用杂技传承文化,让艺术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融媒体中心
记者:思麓
图片:受访者提供
实习编辑:刘旭
责任编辑: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