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流大学文化建设年”活动中,外国语学院积极探索“文博+”思政教育体系,开辟“文博思政”育人新思路,以“文博+”形式,强化专业与文化的融合、深根学生文化基因、培养学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
“文博+场馆”,让学生在跨地域、多场馆的学习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场馆作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学院将党史学习、三季教育等主题教育与实地学习相结合,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革命遗址等地进行实地学习。

“文博+场馆”育人实践。
“文博+课堂”,创新课堂内容的建设,明确“外引内育”模式。在外部资源的引入方面,定期邀请文博单位专家教授走进学校,在内部资源的培育方面,创建“导师研讨课”,以资深教授、优秀校友为核心组成导师团队,开展跨学科融合式教育。举办全校范围内的“外语文化节”,打造以外语演讲比赛、外文配音大赛、外语歌曲比赛为代表的一系列等品牌赛事。

“文博+课堂”外引内育。
“文博+专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夯实了基础。围绕专业建设,打造“实习+实践”双课程体系,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除了常规的专业实习之外,每年有超过1000名学生参与志愿外文讲解、支教及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文博+专业”实习实践体系。
“文博+传播”向世界传递湖湘学子之声,展现了中国青年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精神面貌。学院积极组建外语志愿服务特色团队——“百译服务团”,为中外贵宾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支持和文化介绍,服务对象包括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际组织以及54个国家的外宾,有效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文博+传播”创建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文博+外交”,学院成立“凤聚双梧-特色人才培养团队”,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国际交流能力,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借助模拟国际组织工作环境、开展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国际规则,掌握国际交流技巧,增强国际视野。锚定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

“文博+外交”服务国家战略。
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昂扬时代风貌,围绕“文博+”育人体系,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开阔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走向世界舞台、彰显中国担当。
来源:外国语学院
通讯员:熊翀
责任编辑:罗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