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深刻把握时代脉搏,以文化育人为抓手,开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融贯的人才培养新范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经世致用人才。
党建引领,厚植文化基因。学院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注重“实”“新”“效”,打造“党建+科研”双组融合模式,举行“百村产业图鉴”“乡村振兴博士团”“红色走读实践团”等一系列党建品牌活动。组建大思政队伍,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依托岳麓书院等文化载体,开展“新生入学第一课”“经典阅读”“红色研学”等活动,深入挖掘学院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形成“经世致用,明德维新”的院训和“博学、参省、积力、众智”的院风,引导学生树立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推动学院育人工作全面发展。

实践团成员参观调研梅花汽车制造公司。
格物致知,提升专业素养。学院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升级传统课程体系、改造传统专业体系为抓手,提出“五维能力”培养经贸类专业人才,注重品德、知识、应用、创新、开放五个维度。构建“学科+”“数字+”创新课程体系,贯通本硕博课程,突出交叉融合,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紧扣新时期国家或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做好教材建设,已出版计量经济学、机器学习与经济大数据分析等多本新教材。采用启发教学、案例教学、翻转式课堂教学等多形式融合的教学方法,推动实践与课程紧密结合,鼓励科研成果进课堂,形成“科研–教学–学习”的联结体。创新构建“多元化–重过程–考能力”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综合性作业、论文、参加学术讲座等综合考评比重,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

出版4本新教材。

人才培养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奖励。
知行合一,增强实践能力。学院开展“岳麓经贸学术论坛”“岳麓经贸企业论坛”等系列品牌活动,与湘西十八洞村、隆回白水洞村等共建乡村振兴基层实践基地,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调研等。深化乡村振兴等系列实践调研,实施百村实践调研计划,让学生熟悉国情社情、增强基层服务意识。建设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形成“科研+实践+竞赛”的综合平台。建成双创实验训练基地、经济数据研究中心和经济实验训练中心,提供数据保障和专业训练,与多所高校形成跨校数据交流共享机制。完善双创服务保障机制,形成双创教育工作团队,打造全程贯通育人链条。接轨国际资源,建立院领导挂帅推进制度,吸引海内外学者,引入海外青年教师。派遣教师访学交流,推动人才出海,与多国高校合作办学,签署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大学联盟项目,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开展调研活动。
成长生态,协同育人强保障。学院加强校内校外“双师联动”,柔性引入高层次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推进课程共建,发挥“人生导航”“专业领航”“心理护航”“就业助航”育人功效。深化校内校外“学术联研”,建立项目联合推进机制,组建“校–企–政”课题团队。加大思政实践课程建设力度,构建“课程–项目–竞赛”多维联动的课程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盘活校内校外“平台联通”,丰富实习实践形式,与知名企业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拓展创新创业基地,实施产业调研计划,与多个示范村共建基层实践基地,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赴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研。
来源:经济与贸易学院
通讯员:李曼
责任编辑:罗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