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统院王修华教授论文在《经济研究》发表

时间:2025-10-27 17:26

近日,金融与统计学院王修华教授的论文“科技金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企业创新积分制的证据”在经济学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发表。

科技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五篇大文章”之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具有“高科技、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的特性,与传统金融体系“重抵押、看报表、重短期、强担保”的风控逻辑存在制度性错配。这一矛盾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抵押物不足、短期财务指标不优、科技创新能力难以量化”而陷入融资困境,金融机构受制于技术黑箱壁垒,面临“找不到优质项目、看不懂科技含量、难以把控技术关联风险”等难题。如何通过政策创新打破两大难题之间的梗阻并建立有效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王修华教授在论文中探讨了“企业创新积分制”这一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破解上述困境的政策效果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积分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与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效果在成长期、员工总数较少以及创新投入较高企业中更加明显,说明创新积分制很好地发挥了“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靶向优化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创新积分制既能矫正市场失灵引发的资本与人才错配问题,引导金融资源与创新人才向科技型企业聚集;也能突破政策资源配置的低效困局,促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资金的精准投放,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积分制可以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债务契约对抵押品的依赖,增加企业银行借款。同时,创新积分制能够化解关键数字技术创新项目“非标属性”与金融机构“标准化评估”的制度性矛盾,为突破“卡脖子”关键数字技术提供制度保障。

据此,该论文提出政策建议:持续优化创新积分指标体系,增强其科学性与动态性,以“小积分”激活科技创新“大能量”,打造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积分牌。推动“积分+”金融工具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强化央地协同与数据治理,筑牢创新积分制的公信力根基。推动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构建“积分-政策”集成供给机制。建立健全监管与长效运行机制,保障创新积分制可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与统计学院王修华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的刘锦华老师(原金统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经济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经济学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

来源:金统院

责任编辑:文亦佳

图说湖大
  • 【组图】用镜头定格,属于“我们”的毕业时刻!
  • 【组图】湖大人,开跑!
  • 【组图】千年学府的“春日限定皮肤”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