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区域协作促进司刊发简报,推介我校定点帮扶隆回县,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2015年以来,一批又一批湖大师生定点帮扶湖南省隆回县,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人才智力优势,通过技术赋能、人才帮扶、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持续为隆回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科研力量。
技术赋能,筑牢经济发展“硬支撑”。院士坐镇,打造产学研高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罗安牵头,与隆回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组建“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湖南京能基地)”,围绕钠电池储能系统的BMS、PCS、EMS技术及液冷超充技术等重要领域展开深度合作,研发出“计及新型电力系统波动性的精准感知与电磁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并投入使用,提升厂商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带动产品销量有效攀升。
精准对接,遴选科技特派员。由园区企业、产业主管部门提出技术需求,形成“揭榜挂帅”榜单面向校内公开发布,围绕单个企业、单个专业领域或单项技术难题开展“单人单点”技术服务,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目前已有16名科技特派员服务隆回县产业园区16家重点企业、2名学科专家担任隆回县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相关工作组顾问。

科技特派员温和到隆回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指导。
聚焦项目,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建筑、设计、生物学科优势,助力驻点村白水洞村富硒大米、虎久雾语茶和羊肚菌特色农业产业年产值超2000万元,带动300余户1000余名村民增收。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县、乡、村三级文创基地,吸引研学团队100余批。实施茶旅融合、稻旅融合项目,举办4次“我在瑶山有块田"旅游活动,助推当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设计研究院专家团队积极推进“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在隆回县14个村开展乡村规划设计服务。

白水洞羊肚菌产业。

“我在瑶山有块田"旅游活动。

花瑶赫曦手工艺品体验中心。
人才帮扶,培养本乡本土“生力军”。开展各类人才培训。依托白水洞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花瑶课堂”等村级培训平台开展农村党员、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组织开展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培训、年轻干部和新录公务员示范培训。2024年培训基层干部人才2644人次。组织外出调研学习。每年组织致富带头人、村干部赴省内乡村振兴示范村、旅游建设特色村等实地调研学习。返程后,多家民宿、村民服务中心开展了提质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组织白水洞赫曦小学师生赴长沙开展研学活动,师生先后到湖南大学、湖南省博物馆等地实地学习。

花瑶课堂。

组织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调研。
接续选派支教团队。累计选派11届118名研究生赴隆回县乡村学校支教,创新打造“虎九啄木鸟提升班”,着力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开设“虎九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累计交流400余人次。开展多样化课程,指导学生诵读《遇见草原》,荣获第六届“华韵之声”语文朗读大会团体总冠军。

课堂上,支教团同学在上课。
结对帮扶,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强化结对帮扶。书记、校长分别结对两户脱贫户,对结对帮扶工作亲自抓、带头干,全校181个教工党支部与农户或地方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完善工作机制。下发《关于做好党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通知》,明确要求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年应开展实地结对走访一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
分类精准帮扶。与农户结对的145个党支部通过线上常态化联系、线下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结对对象所急所需,巩固“三保障”成果。与地方组织结对的36个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系统调研,制定帮扶方案,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从技术引领到产业助推,从花瑶课堂到乡村支教,一批又一批湖大师生在隆回大地上,书写温情互助的故事,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共同奔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来源:定点帮扶办
责任编辑: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