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荣誉教授、创系系主任李晨阳做客经世致用讲坛,于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作“友谊与道德的张力”主题报告。
报告中,李晨阳阐释了友谊的三要素为“相互关爱、亲密性、共同的活动”,并强调友谊是双向的关系。基于此,他进一步展开对友谊与道德的关系的探讨,并梳理了三类观点:一是一致性观点,认为友谊与道德活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如儒家“友其德也”、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德性型友谊等;二是矛盾性观点,认为友谊与道德相互矛盾,以克尔凯郭尔为代表,认为友谊的“私爱”与对全人类的“博爱”存在冲突;三是独立性观点,认为友谊与道德都是独立的价值,彼此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乃至于在一定情况下可为友谊违背道德。李晨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友谊与道德的张力实为不同德性间的协调问题。他主张以“和”的协调机制来处理不同德性之间的矛盾和紧张关系,即在承认冲突的同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平衡的处理,既允许矛盾存在,更寻求合作共生。
在互动环节中,李晨阳就“友谊与道德的区分”“友谊对价值观影响”等问题与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中西哲学都对友谊与道德的张力进行过广泛的思考,我们在理解友谊与道德的关系时应采用更多元的视角,以“和”的方式去和谐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从而追求美好、理想生活的实现。

活动现场。
来源:研工部岳麓书院
通讯员:陈龙
学生编辑:石佳璐
责任编辑:余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