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聂舟教授团队发表于国际期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的研究成果“DNA-functionalized Artificial Mechanoreceptor for de novo Force-responsive Signalling”入选“2024年度中国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领域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正式公布并刊登在《医用生物力学》杂志。该研究成果采用分子从头设计策略,首创了一种DNA功能化人工机械力受体(AMR),通过化学合成的DNA纳米装置重构细胞表面受体功能,赋予非...

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探索相互作用驱动的电子关联态是揭示物质微观规律的重要方向之一。菱方石墨烯平带体系最近被发现是一良好的强关联量子系统,为研究电子强关联提供了理想平台。然而,尽管实验在菱方石墨烯中发现了一系列强关联量子行为(如超导),但这些关联态在实空间中的直接微观可视化观测一直是难题。近日,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殷隆晶教授团队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隧道谱的量子态微观成像技术,在二硫化钼衬底上...

非晶体系因其长程无序的原子结构、高浓度的非饱和配位环境等特点,展现出区别于晶态材料体系的独特性质。我校化学院何勇民教授团队前期发现当非晶材料薄至单原子层时,其催化电解水制氢性能尤为卓越(Nat. Catal. 2022, 5(3), 212-221.)。然而,当前仍面临挑战:这类超薄非晶材料体系本身热力学不稳定(易结晶)且缺乏层状结构(无法像石墨烯般剥离),如何实现其原子级厚度、晶圆级薄膜的可控制备是一大难题。基于此,近日该...

近日,金融与统计学院陈汉助理教授、费毅捷助理教授合作完成的学术论文“Multivariate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 based on generalized Fisher transformation”在计量经济学国际顶尖期刊Journal of Econometrics在线发表。随机波动模型是研究金融数据时变波动率的重要工具,而如何构建既“时变”且“正定”的波动率矩阵,一直是该领域的核心难题。为此,本研究借鉴文献中最新提出的广义 Fisher 变换,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多元...

6月12日,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我校化学化工学院、二维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段曦东教授团队完成的具有普适性的栅极调控能带调制超掺杂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二维半导体(two-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s,2DSCs)在原子级厚度下具有高迁移率、无悬空键、免疫短沟道效应、易制备异质结等优异性能,近年来成为研究低功耗、超高集成度、柔性、超快芯片领域的热点,是后摩尔时代的优质第五代半导体。调控二维半导体中的载流子...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是维持血液系统稳定运行的“生命源泉”,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生成各类血细胞。HSC驱动的终生造血过程不仅依赖其自我更新能力以维持细胞储备数量,更依赖于及时清除受损细胞,从而确保HSC群体的完整性。然而,HSC对多种因素引发的蛋白质稳态失衡尤其敏感,随之而来的功能障碍不仅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也可能加速机体衰老。近日,我校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刘禄教授团队的研究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