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百年来,湖南大学始终秉承“经世致用”使命,鼓励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并在“体教融合”路径上持续探索,为体育强国目标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让我们翻开报纸,回溯往昔经典片段,重启记忆。

1985年5月30日(期号73)第02版的校报记录了这样一个时刻:根据国务院文化部的批复,我校今年四月决定成立“湖南大学出版社”,由副校长熊祝华教授兼任社长和总编辑,另设副社长一人、副总编辑二人。暂设编辑室、发行科、办公室三个机构。湖南大学出版社以出版大学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术著作为主(包括教学上的各种手册、工具书等),辅以出版其它图书。约稿范围立足本校,兼向校外,包括面向机械工业部所属高校和湖南省内其他院校。目前该社正在积极筹建中,从今年起陆续出书。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高校三大基本建设(教师、教材、实验室)之一。我们翻阅过往校报,追寻如水岁月里那些在湖南大学实验室逆境创新,执着求索的身影,探寻实验室的精神密码。

九年前,《湖南大学报》2016年04月25日(期号1380)第03版上记载了这样一个场景——大年初八,知心楼二楼,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文双春刚一上楼就隐隐听到了授课的声音。走过几间教室,发现是博士生导师刘全慧教授正在指导本科生推演公式。讲台下只有3个学生,但课桌上一堆公式草稿。学生们时而低头推演,时而跟刘教授交流互动。在启发式的研讨中,仿佛有一种科学的磁场弥漫在这间偌大的教室里,嗡嗡地产生着共鸣。——2016年04月25日(期号1380) 第03版 大学时代

1987年4月30日(期号108)第03版的校报记录了这样一个特别的历史瞬间:4月13日下午,在校办公楼第二会议室,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吴建宏侃侃而谈,他正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台下就座的有东北师范大学校长黄启昌教授、安徽大学数学系主任郑祖庥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李忠教授、湘潭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陈传淼教授等著名专家。专家们认为,“吴建宏在其博士论文中所研究的问题是国际上一些著名数学家十分关心并正在努力研究的课题,他研究的结果是广泛的、创造性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具有国际水平”。经专家们评审,吴建宏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并成为湖南大学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是指湖南大学从古代的岳麓书院向外扩大发展时最初的一批建筑,其中保存完好的共计9栋,分别为二院、科学馆、工程馆、大礼堂、老图书馆、胜利斋、第一学生斋舍、第七学生宿舍和第九学生宿舍。这批历史建筑在柳肃教授的努力下,以“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为名,2013年成功申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大礼堂、老图书馆、工程馆、胜利斋、一舍、七舍、老九舍(共计7栋)均是建筑大师柳士英设计的。翻开往期校报,柳士英的名字频频出现,与湖大建筑群、建筑系紧密相联。让我们一起走进柳士英先生与“国保”建筑,走向群星闪耀时。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