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嫣:从教学新人到享受讲台

时间:2023-10-11 10:49

我是鄢嫣,一名研究宋代文学的青年学人。作为湖南人,从小就对湖南大学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博士后出站之际,很欣喜地发现湖大文学院在招聘,于是欣然投递简历、参与试讲,所幸最终顺利入职,开启了我与湖大共成长的幸福之旅。

40CDC

还记得刚上班时,学校给甫出校门的我们开展了系统周到的教学培训,组织午餐会交流,请各学科教学名师讲座,还专门为同一年入职的新人老师组建微信群,有问题时可以随时在群里得到学校各个部门的解答。文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也非常关心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在科研、教学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帮助我们尽快融入湖大大家庭,尽快完成从学子到“夫子”的身份转变。

迅速适应新生活后,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上好课。秉着笨鸟先飞的精神,也为了让自己上台不怯场,我决定采用最原始的办法来备课,那就是将要讲的内容一个字一个字都敲进讲义里。这样一方面心里有了底,另一方面也是对课件,对上课内容的一个全面熟悉的过程。

我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新课,不断搜集资料,反复充实课件和讲义,并与其他高校同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比对借鉴,每一门课都积累了厚厚的讲义。尽管如此,每次上讲台依然心情惴惴不安,生怕讲不好同学们心目中的这些古代文学“大咖”们。

所幸,课后同学们的反馈让我逐渐变得自信。他们在邮件中,在微信上,在课堂评价系统里,以各种花式夸赞的方式表达着对我这个新老师的鼓励。我也越来越可以不那么依赖我的讲义,更自如的站在讲台上。

19CF6

疫情期间,要在线上课。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非常重要,我在第一次上在线课前,反复测试了网上能找到的所有会议平台,最终选择了腾讯会议与雨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并提前录制了几次课的内容以防有突发情况。尽管线上不能面对面交流,但一学期下来,我发现线上教学也有独特的好处。

比如,同学们可以随时在弹幕中或者聊天窗口中进行交流,他们会第一时间表达对某位诗人或某篇作品的看法,这种社交平台式的互动让课堂气氛愈加活跃,我也越来越适应这种“主播”身份。更让我颇为感动的是,一学期在线课结束后,新学期伊始,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几位同学,还特意跑来我线下上课的教室,说老师给他们上了一学期,都没见过老师,一定要进行“网友面基”才行。看到他们写的小卡片以及对于课堂的感受,身为湖大教师的那份成就感与满足感,溢满心怀。

所以,科研之余,我在教学方面的成长是最快的。每一次要去学校上课前,我都会认真准备好课件和所有资料,并搭配好衣服,然后怀着期待雀跃的心情出门,就好像去赴一场美丽的约会。毕竟湖大校园的美,众所周知。走在校园里的每一刻,都是轻松愉快的。从最开始的怵讲台到现在的享受讲台,我很感激这个成长的过程。

6820

科研和教学之外,我也积极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力所能及地利用自己的专业去进行文化普及,为这个社会发一点光热。去年湖南卫视金鹰卡通电视台联系到我,希望我能主讲一档少儿节目《365!天天古诗词》,每天用五分钟介绍一首中国古典诗词,从《诗经》讲到清代。

尽管本身的教学科研任务已经很重,但考虑到自己作为一名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师,还是有义务向孩子们推广我们的传统诗词的,于是接下了这个任务。也得益于这几年在湖大上课积累的经验,我很快就适应了电视镜头,可以随时在讲台和镜头前自如切换角色,节目目前的反响也还不错。

湘江边看百舸争流,岳麓山上赏红林尽染,爱晚亭里听流水潺潺。这里有承袭着千年文脉的风骨,有美得非常有独家记忆的校园风景,有润物细无声的良师益友,更有朝气蓬勃的同学们。“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在这所古今交融、开放包容的大学里得到了生动地呈现。

我与湖大共成长,还有广阔天地在等着我们。

人物名片:

鄢嫣,2015年7月获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入清华大学国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7年底入职湖南大学,现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实习编辑:晋璟涵

责编:周丹

图说湖大
  • 【组图】你好,东方红广场!
  • 【组图】2023级新生军训成果汇报暨总结表彰大会
  • 【组图】湖南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