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举行,湖南大学代表团共斩获2金7银,国赛获奖总数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千维光芯-多维光探测技术开拓者”“追光逐影——文物数字化建模国产工具的开拓者”分别获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会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共有来自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总决赛共入围项目4720个,涵盖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赛道、萌芽赛道五大类。
我校于4月启动校内选拔赛,共42个项目晋级湖南省决赛,荣获一等奖21项。13个项目获得国赛参赛资格,9个项目进军国赛现场赛,1个项目进入铜晋银复活赛。

湖大代表团合影。
金奖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千维光芯-多维光探测技术开拓者
项目组别: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项目简介:项目聚焦多维光探测芯片研发,瞄准中美贸易战下光电器件“卡脖子”难题,依托湖南大学平台,由唐梓岚博士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国产高端芯片自主可控。
核心为国际首创“千维光芯”技术,集成五大探测维度,具备 100000:1 超高识别比等优势,性能领先,成果获 9 篇顶刊论文及 10 项发明专利支撑。
目前已完成技术验证与样机开发,联合华南光电,麓邦光电等企业推出应用产品,构建完整产业链,项目已于2025年8月成立公司,2030年营收预计达8000万元。

项目名称:追光逐影——文物数字化建模国产工具的开拓者
项目组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
项目简介:项目面向文物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应用领域,致力于研发文物高精度数字化建模国产化技术与装备,主要突破自适应多模态采集、智能建模与标注等核心技术,成功构建行业级数字资产库。
项目已完成超数万件文物与上千组纹样的数字化采集,技术成果已发表28篇高水平论文,授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通过数字IP授权与应用,成功助力文物纹样登陆影视热播剧、游戏,虚拟数字内容等多个领域,推动文化传播。项目不仅实现文物“数字永生”,更带动中国数字文物出海,以创新模式守护文明基因、激活文化价值。
银奖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智切芯途-中国SiC芯片超快激光划切领跑者
项目组别: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项目简介:智切芯途项目聚焦碳化硅(SiC)晶圆激光切割加工领域,突破了SiC晶圆激光切割全新工艺,研制了国内首台SiC晶圆激光划切装备,整体技术国际领先,力争成为中国SiC芯片超快激光划切技术的领跑者。
项目团队历经11年攻坚,首次揭示SiC晶圆激光划切中激光与SiC材料作用机理,自主研制国内首台搭载视觉原位检测技术、动态调焦系统及双光路双焦点系统的8英寸SiC晶圆超快激光划切装备,实现微米级结构精确调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
装备已在湖南国芯科技有限公司投入使用,加工效率提升6倍;通过机械工业机床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认证;项目受邀入驻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创新中心进行产业孵化;获两家资管公司各1500万元意向投资,对项目估值1亿元。

项目名称:元曦智能——军民共用平面光学技术引领者
项目组别: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项目简介:项目聚焦平面光学技术研发,瞄准高端光学系统长期被国外垄断、制约我国高端装备自主化的“卡脖子”难题,依托湖南大学机械工程A类学科与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李奥凌博士团队突破传统光学“高性能-小体积-轻重量”难以兼顾的物理瓶颈,实现平面光学技术自主可控。
核心技术为国际首创“超构表面单元特征编码技术”“完美接触光刻工艺”与“结构一体化增透技术”,实现单片偏振成像、100mm大口径平面透镜等突破,识别准确率提升130%,重量降低84%,成本下降68%,性能指标国际领先。成果获SCI论文19篇、受理发明专利20余项。
目前已完成多型样机研发与军品验证,联合中国航天、中国兵器、华为、比亚迪等头部单位推动技术落地,构建“军品定制+民品标准”双轨产品体系。计划通过融资扩产、产线建设,预计2030年营收突破1亿元,推动平面光学在国防与低空经济等领域规模化应用。项目依托湖南大学“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构建光学-材料-机械-管理交叉团队,助力新工科建设与国防科技人才培养。

项目名称:芯屏器合——单片全彩Micro LED微显示技术
项目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项目简介:显示技术历经CRT、LCD、LED 到主流 OLED 阶段,Micro LED 凭高亮度、分辨率以及色彩饱和度等优势被视为 “终极显示技术”,但巨量转移技术存在精度低、彩色化难等问题。
芯屏器合团队提出QD-VSP 集成工艺,突破硅基 Micro LED 制备难题,掌握非对准键合等三大核心技术,拥有 10 项发明专利。其技术采用 “先键合后加工” 路线,实现单片全彩集成显示,具备 3300 PPI 分辨率、130.4% NTSC 色域,获国家颠覆性技术认证,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
团队已成功制备0.39英寸全彩微显示屏,获 CNAS、CMA 认证,样机交付 TCL 雷鸟、华南光电等客户,与华为等企业合作。还获 100 万元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800 万元合肥市种子基金,估值 6000 万元,近期将注册公司,开展生产运营。

项目名称:云端哨兵-天基遥感赋能城市建筑群安全风险感知和预警
项目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项目简介:项目是由专注于智慧城市与建筑安全领域的跨学科创新创业团队组成,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前沿技术为基石,深度融合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实现对城市建筑群的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高精度监测,提升不同类型结构的建筑安全识别和预警能力,打通InSAR建筑群广域监测从变形识别到风险预警的“最后一公里”。
项目产品为政府部门提供从“风险早期发现”到“治理决策支持”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彻底改变了传统“事后应急、人工排查”的被动模式,为智慧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提供革命性的洞察力与守护力。团队致力于用卫星之眼,守广厦万千,让每一栋建筑都拥有守护生命的“黑匣子”。

项目名称:文脉智联—"数字人+场馆"红色基因传承数智平台构建与应用
项目组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
项目介绍:“文脉智联”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与数字化融合领域,以“数字人+红色IP+在地文化”三位一体模式,打造高精度虚拟数字人及红色基因数智传承平台,致力于解决当前红色场馆交互体验弱、文化传播难、技术引入成本高等痛点。
项目依托自主研发的AIGC文创技术、虚拟数字人生成与AR导览交互系统,实现红色人物“活”起来、红色故事“动”起来,推动红色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互动,助力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

项目名称: 湖超云管:异构超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先锋
项目组别:产业赛道-成果转化组
项目简介:项目团队研制的湖超云管依托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背景,连接长沙、广州、昆山、济南四家国家超算中心,打造针对超算中心异构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综合平台,争做国内超算互联网优秀应用示范。针对超算互联网中资源异构的需求痛点,湖超云管提出了算力编排技术将算力资源统一池化编排;针对大规模计算任务管理复杂的技术难题,湖超云管设计了高效的工作流构建与调度技术,并支持大规模跨域任务的工作流调度,解决了单超算节点软硬件资源难以满足大规模解算任务的现实需求,为超算互联网与超算云行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湖超云管作为一套支持异构算力中心池化与调度的创新型技术,能够应用于多家算力中心,打通区域性算力资源节点。在湖南省内,湖超云管已向多家算力中心提供技术服务,连接证通云谷、湘潭大数据中心等算力中心,为湖南省内算力密集企业提供灵活弹性算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充分调度长沙、广州、昆山、济南四家国家超算中心,为单一超算难以独立完成的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本项目团队致力于研制一套可行、可信、可用的试点方案,并将成熟技术模式推行至全国,以期支撑国家算力网络一体化构建。

项目名称:深海灵眸:全球领先的智能化水下机器人系统装备——数智赋能水下机器人领航者
项目组别:产业赛道-企业命题组
项目简介: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水下机器人技术水平成为衡量国家海洋实力的关键。我国虽将其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但面临技术、市场和国际技术封锁等挑战。本项目团队凭借平台优势和积累,成功研制轻量化高精度水下机器人,突破定位、控制和结构设计三大核心技术,形成完整知识产权布局。该成果打破国外垄断,推动行业发展,助力我国从海洋装备进口国向强国转变,为“智慧海洋”建设提供支撑。
来源:教务处 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讯员:付亚宾 杨红 张晓阳
责任编辑:文亦佳